機床是工業化的核心。人們稱之為“工業之母”。我國到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目標,離不開代表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機床制造水平,尤其是集高新科技于一身的數控機床制造能力。昨天,由省臺辦和省經貿委主辦的“首屆機床工業發展(杭州)論壇暨浙臺數控機床行業合作發展研討會”在杭舉行,與會的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提出:浙臺聯手打造中國機床制造基地。
機床產業空間巨大
在論壇上,機床行業的權威人士認為,我國的工業已進入了重工業化階段,為機床工業和市場需求創造了有利條件。今年我國的機床生產總產值將突破50億美元,超過意大利居世界第三,市場消費額將突破90億美元,超過美國1998年創造的世界紀錄。若機床生產總值按年增長15%計算,2009年將達到100億美元,居世界第一。
數控機床是機床的高端產品,是我國機床業的重點發展對象。參加論壇的中國機床工業協會陳長年教授說,2003年全國數控機床產量達到近3.7萬臺,同比增長47.73%,今年上半年同比又增長45%,全年將突破5萬臺。按照產量年均增長20%、產值年均增長30%計,2008年,全國數控機床產量將達到10萬臺、產值達到37億美元,展現了中國機床業的發展潛力。
浙江具有發展基礎
浙江制造業發達,總產值已占全國10%以上。浙江還是長三角的制造中心和國內機床第一市場。目前,浙江的機床制造業也已具有相當的基礎。機床制造企業從早些年的18家增加至200家,今年1—9月產銷比去年同期增長42%。據統計,目前浙江數控機床產量已超過6000臺,2010年前可發展到2萬臺。
近些年,臺灣機床廠商整體向大陸轉移,已有愈百家企業在大陸開設獨資或合資企業。其中不少落戶浙江,像在杭州蕭山區的友佳,在建德的榮德都是臺灣著名的機床制造企業。臺灣機床產業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實力,浙臺聯手有望使浙江成為中國機床制造的強省。
低端市場仍占主流
但是,目前我國的機床產品結構落后,其中,低檔經濟型機床居多,占總生產臺數的70%,普及型占25%,價值百萬元的高端數控機床僅占5%。在日本和西方發達國家的機床工業中,數控機床產值比重遠超過普通機床(即傳統機床),成為產值主導。如按照機床臺數計,中國今年可能與日本持平,但產值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一,德國的五分之一。
如何擺脫中國機床制造業的落后現狀?臺灣機器公會副總干事長王正青認為,浙臺應優勢互補。臺灣有新產品研發時間短、國際行銷通路暢等優點;浙江有原材料取得較容易、成本較低,土地廠房人力充沛且價廉,是世界最大消費市場、機會多等優點。
中國機床工業協會陳長年教授的構想是,在吸引更多的臺灣機床制造企業來浙江投資建廠的同時,浙臺要聯手建立機床零部件產業園和零部件采購戰略聯盟,并建立浙江機床協會,形成整體發展合力。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