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博鰲在現場】圖靈獎得主惠特菲爾德·迪菲:如果有機會成為“機械人” 我也愿意試試
大洋網訊 本屆博鰲亞洲論壇期間,一頭銀發的圖靈獎得主惠特菲爾德·迪菲走到哪兒都十分引人注目。這位被譽為“現代密碼學之父”的科學家所關注的人工智能、密碼學、網絡安全、區塊鏈等領域,如今都成為“熱門詞”。不過,從1962年起就開始接觸人工智能的迪菲直言:“人工智能到底能解決什么問題,目前還沒有人對此有任何定義。現在人們對它的熱情很大,是因為目前的計算能力可以做非常復雜的事情,這是以前從來沒有想到過的。”
惠特菲爾德·迪菲認為,在某種程度上,人工智能只是讓計算機擁有了超級計算的能力,并能針對一些新的想法進行處理。如今,人工智能的發展是基于長期積累的計算功能的發展,以及神經語言科學技術的突破。未來,技術的突破會進一步刺激人工智能的發展,但對于ai背后涉及的安全和隱私問題,其分布式控制所帶來的影響是他最為關心的。在他看來,科技是關乎人類繁榮和福祉的關鍵。在網絡安全領域,他認為區塊鏈技術的誕生,讓生產系統更加安全,更加分散化和成本更低。
區塊鏈到底能給人們帶來什么?作為信息安全領域的先驅,惠特菲爾德·迪菲所屬的斯坦福區塊鏈實驗室(cryptic?labs)正是致力于解決安全和經濟方面的基本問題,其中就包括提高區塊鏈的可行性。他認為,區塊鏈或許能改變互聯網格局的底層技術,不過他也務實地表示,自己并不知道區塊鏈未來是否會和萬維網一樣普及,還是僅為小眾專業群體使用的工具。
“但毫無疑問的是,科技已經逐漸成為世界上最具革新性的元素,還不能說究竟哪項技術能最大程度地改變人類社會,但我猜可能會來自基因工程領域。”迪菲稱,未來三四十年后,人類的命運可能會被科技徹底改變,如果有機會成為“機械人”,他也愿意嘗試。“人們正意識到,機器會做到的將比人類更多,我們做不了的,機器可以做。”他說,也許在未來某一天,人們回望過去,發現機器已經取代人類,做一切事情、做所有決定。“我認為到2100年,人類也許并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但誰知道呢?反正我也不會活到那個時候。”
在惠特菲爾德·迪菲看來,開放是一件好事。對于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引領新一代開放創新?他說,美國舊金山硅谷灣區的發展最早源于“二戰”之后,通過不斷打造創新生態,將商科學生轉變成企業家,通過過去50年的快速發展,這里的確做到了。
來源:新浪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