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配套產業涉及鋼鐵、機械、電子、通訊等行業,一艘船往往關聯上百個配套企業,所以有“一船下水,百家受益”之說。但目前舟山市船舶配套產業發展還顯得滯后,全市20余家企業今年產值預計2億元,與今年預計30億元船舶工業產值形成巨大反差。
目前,在舟山市生產的船舶中,市內船舶配套企業可供的產品僅占14%左右,大部分船用配件依靠外地。如浙江揚帆集團今年完成產值近9億元,但絕大部分的船舶配件來自市外。我市船舶配套企業生產的產品種類少,技術含量較低,主要生產船用涂料、螺旋槳、船用液壓器、艙蓋、船用齒輪箱、錨鏈等產品。
從技術分類看,船舶配套件主要是鋼鐵、板材、化工塑料等原材料類,還有各種主機、輔機等機械類和各種導航控制儀器、儀表等電子類產品,體現出船用設備產品技術密集和資本密集的要素特征,而這些要素正是舟山船舶配套件生產企業所缺乏的。
中遠船務舟山分公司副總經理劉航認為,船舶配套產業鏈很重要,這與造船、修船息息相關,沒有船舶配套件,造船、修船也就無從談起。對船舶企業來講,如果不能在當地解決船舶配件問題,而要從外地調運進來,企業生產成本就要增加,這將直接導致船舶修造區域競爭力下降。事實上,船舶配套件產業鏈的產出遠遠高于修造船的產出。
船舶配套產業的滯后,造成了舟山船舶工業的兩張皮。即船舶配套產業在外地,舟山單單是船舶組裝基地,是只空殼子,其結果使舟山打造船舶修造基地大打折扣。由于產業鏈形不成,沒能帶動更多勞動力就業,對地方經濟拉動作用就小。而且,隨著出口船舶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地方財政也將面臨出口退稅的沉重負擔。
目前舟山船舶配套業大部分是由作坊式的家庭工業承擔的。舟山船舶工業要上檔次、上規模,僅靠家庭作坊來支撐如此龐大的行業,是遠遠不夠的。這方面溫臺地區發展汽模加工業成功的做法值得我市借鑒。溫臺地區在發展汽車業的同時,就注意汽模加工業的協調發展,如今已形成了區域性的汽模加工經濟,當地生產的汽車大部分配件都是由當地企業提供的。結果是雙贏。
舟山市船舶工業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船配業達到本土設備裝船率80%以上。從這個目標來看,在新一輪的發展中,必須把船用配套產業的發展放在與修造船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政府要通過規劃和引導,為當地船舶工業發展提供相配套的服務。
如何解決舟山市船舶配套產業的短腿呢?市經貿委主任賀永定認為,必須加大配套產業的培植力度。一是研究確定一批我市擬重點發展的船舶工業配套產業和產品,重點發展舟山已具備一定基礎和優勢的產品,包括鋼結構件、螺旋槳、錨鏈、船用涂料等;還應重點發展與舟山船型發展趨勢與裝船需要相配套的產品,形成生產一代、開發一代、預研一代的梯形化格局。二是采取政府推動、重點船舶企業支持、民營資本投資的模式,加快通用船用配件項目建設投產,如電鍍、管子、電纜、小五金等。三是通過內引外聯,爭取引進國內外先進船用設備制造技術和知名生產廠商,積極發展一批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的船用設備產品,如甲板機構、救生設備、通訊設備、主輔機等。通過拉長和延伸產業鏈,帶動舟山本地工業的發展,提高船舶工業對地方財政的貢獻力度。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