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福建檢驗檢疫局獲悉,隨著我國出口加工貿易的發展,境外特別是日本和中國臺灣的一些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紛紛遷到大陸地區,其搬遷過來或從境外購進的舊機電設備存在著較大的安全、衛生、環保等質量問題。
據統計,今年前11個月,福州馬尾口岸共完成進口舊機電產品檢驗67批、1059臺,貨值1793萬美元,檢出不合格24批、69臺,貨值164.9萬美元,批次和貨值的不合格率分別為36%、9.2%。此外,在報檢為進口新設備的舊機電產品中,檢驗檢疫部門還查獲了以舊報新、逃避舊機電備案審批的產品8批、13臺。
據介紹,進口舊機電設備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是舊機電設備不符合安全、衛生、環保標準。如未施加標準的警示標記、沒有把外文警告語翻譯成中文,缺少必要的安全防護裝置,設備未清洗有油垢泥污、部分設備無法正常使用等。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企業為節約成本和費用,在境外對舊機電設備不符合我國強制性法律法規規定的項目沒有進行整改;部分將境外母公司搬遷入境的企業,對舊機電設備不加整理和區分,一律包裝入境,導致舊設備安全、衛生、環保不合格;一些企業對舊機電設備安裝使用不重視,為方便維修,沒有使用安全防護裝置等。
二是以舊報新,逃避監管。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舊機電設備管理規定,促進了把關實效,而一些企業為了自身利益,以重新油漆、更換銘牌等手段翻新進口舊設備后,故意申報為新設備,意在逃避裝運前預檢驗及備案審批。
三是瞞報設備制造年份,以獲取免裝運前預檢驗證書。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對8年以上(含8年)的進口舊設備須實施裝運前預檢驗,企業為減少手續麻煩和費用支出,故意將舊設備的制造年份申報為8年以內,企圖通過書面包裝,使無法備案進口的舊設備得以蒙混過關。
對此,檢驗檢疫部門提醒有關企業在進口舊機電設備時,須嚴格遵守國家有關規定,以免給企業造成通關障礙,影響企業生產。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