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鋒工業、福裕事業及友嘉實業等機床廠商加速轉型,紛紛投入開發微型發電機、薄膜制程、全電式塑料射出、印刷電路板等設備的研發生產,預料帶動臺灣精密機械另一波轉型熱潮。
劉信宏指出,韓國已制定機械工業十大發展計劃,包括機械園區、尖端生產系統、研究技術革新中心、機械零件設計、模具技術綜合支持中心等,總計將投入近7億美元,預期到2010年,韓國精密機械產業自給率可達到80%。
劉信宏認為,中科以發展奈米技術為定位,可透過中部地區既有的機床、精密機械、航天工業、金屬手工具、光學與光電、鞋類及塑料制品、生物醫藥食品等產業,藉由關聯產業的群聚效應,提高產業附加價值。
目前,中部地區有中科園區、臺中工業區、臺中加工出口區、中港加工出口區,規劃中的還包括環隆科技園區、精密機械創新科技園區等,未來可進一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因應半導體、光電等高科技產業快速發展需求,臺灣機床廠商已積極轉型,陸續投入微型發電機、薄膜制程、全電式塑料射出、印刷電路板等設備的研發生產,對帶動機械產業升級,具有指標意義。
高鋒工業未來三年內將投入10億元資金研發微型發電機、真空幫浦、奈米粉末機械等新興產業;永進機械計劃投入全電式塑料射出成型機的研發生產,將運用在包括數字相機鏡頭等許多光學產品。
福裕事業與美國策略伙伴compositron公司技術整合,成功推出顛覆傳統加工原理的「mdp g2分子分解磨床」;亞崴機電近來外銷韓國大型龍門加工機,主要用途即為提供lcd設備組件加工。
友嘉實業推出印刷電路板成型機,市場反應良好;臺中精機成立薄膜制程中心,以物理氣相蒸鍍(pvd)制程設備為核心,包括電子槍蒸鍍系統、濺鍍制程設備及電漿制程設備等。
臺灣麗偉、群錄、志圣等20余家廠商,也決定投入電解拋光與彩色濾光片等面板制程新技術的研發;金豐機器則看好風力發電產業前景,計劃投入風力發電機等能源設備制造領域。
業界指出,臺灣既有的機床廠商,投入跨產業經營的還有東臺精機、臺灣瀧澤科技、恩德科技、總格、大量科技等,在未來都具有高營收成長潛力。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