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米其林在上海的合資廠悄然停產。米其林方面稱,上海公司前段時間的停產是受中國汽車市場整體低迷的影響。在過去幾個月里,中國汽車整體發展速度放緩,米其林的停產與中國汽車行業主要生產商在過去幾個月的行動一致。
有分析指出,停產的目的還包括幫助公司降低現有庫存。
目前,米其林悄然復產了。但是米其林的停產給國內汽車產業尤其是零部件產業帶來了一些警示。在整車市場價格戰如火如荼之中,作為整車上游的零部件企業也被卷入其中,而米其林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2004年,突如其來的汽車整車降價風潮襲擊了國內汽車行業。在整車企業處于尷尬的同時,作為整車上游的零部件供應商也十分郁悶。在下游整車廠家不斷壓價的壓力下,零部件企業叫苦不迭。
“應該說目前所有零部件廠家的日子都很難過。”在電話的另一端,貴航股份紅陽密封件公司副總經理王暉語氣沉重地說。貴航股份是國內最大的密封條生產企業,一直以來向上海大眾、一汽大眾、一汽、東風、廣州本田等汽車廠家提供密封件。“受去年汽車銷售下滑的影響,我們作為零部件供應商也在跟著廠家降價,同期相比,零部件價格下降了近10個百分點,而今年可能還會繼續下降5%。”王暉的話比較委婉,實際上零部件的降價并不是主動的,而是在整車廠家的壓價下被迫降價的。在以往,整車降價在零部件采購時,要求零部件價格每年下降幾個百分點是正常現象。但是去年整車價格的不斷降價,使得整車企業將一部分壓力轉嫁到零部件供應商方面,迫使零部件供應商殺價。如某品牌的電動玻璃升降器,去年5月份報價是110元,而如今只要90元,下降了近20%。
屋漏偏逢連夜雨。去年鋼材、石化產品等原材料漲價,漲幅超過20%,這無疑給零部件企業雪上加霜。“我們受到兩方面的壓力,猶如三明治一樣,我們叫它三明治效應。”王暉調侃地說道。(黃濤)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