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目標是要做世界上最大的通用發動機生產商,到2008年實現500億元的銷售收入。”1月底,濰柴動力(8238.hk)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譚旭光坐在記者對面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透露。
而此前剛剛公布的數字顯示,濰柴在2005年的銷售收入已經突破100億元,成為中國內燃機行業首個過百億的企業。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張興業曾經表示,從國際上看,獨立的柴油發動機企業越來越少,當前僅剩下康明斯一家了。而康明斯能夠存活下來,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們與東風的合作,相當于有了一家整車企業。相應地,奔馳、沃爾沃等重卡生產企業,都有自己的專用配套發動機生產廠,既不對外供應也不從外面采購發動機。而譚旭光則認為,濰柴要做的就是要打破這種宿命,成為一家大馬力的通用發動機生產商,為眾家重型汽車、工程機械和客車廠提供動力協作。
根據記者了解,濰柴剛剛在濰坊高新技術開發區上馬了一條新的生產線,今年一季度即可投產,一期產能5萬臺,另外,濰柴收購杭州汽車發動機廠的工作也到了最后階段。譚旭光告訴記者,濰柴2005年的產能將可達到25萬臺左右,為實現200億元的產值奠定了基礎。
未雨綢繆
看起來,濰柴目前在大功率發動機市場上的霸主地位十分穩定。在國內15噸及以上重型汽車和5噸裝載機領域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73%和75%以上,6160、170中速柴油機則占據業內80%以上的市場份額。
但競爭對手正在悄悄地發力。國內,一汽錫柴在一汽集團的支持下投入巨資開發出奧威發動機,東風有日產雷諾11升發動機和康明斯的c300系列產品,上柴則與日野合資開始涉足11升發動機,玉柴達歐ⅲ標準的yc6113系列重型發動機也新近投放市場;國外巨頭亦不甘示弱,歐洲三大重型卡車品牌沃爾沃、奔馳、雷諾先后與國內企業簽署合作協議,沃爾沃與中國重汽、一汽合作成立的發動機生產企業正在選址,戴-克也準備將發動機項目引進中國,并“將奔馳重型發動機考慮用在福田品牌的重卡上”。其中沃爾沃的合作伙伴中國重汽和奔馳和搭檔福田都是濰柴的主要客戶。
對于這些強大的對手,譚旭光似乎并不放在心上,“外資的發動機廠需要五年的時間才能夠起來,建立服務網絡也得三五年。而且,同樣是歐ⅲ的機器,濰柴在現有平臺上開發的產品,國內的對手根本無法和濰柴競爭”。
為了保持技術上的領跑優勢,譚旭光開始為濰柴引進“外腦”,和奧地利avl公司聯合建立了“濰柴-avl歐洲研發中心”,濰柴常年有20多位工程師在此工作,站在了世界內燃機技術的前沿。
濰柴早就品嘗到了注重技術的甜頭。“現在,濰柴每年開發的新產品有30多種,新產品產值已經占到企業工業總產值的43%。”說這話時,譚旭光很自豪。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理事長倪宏杰說,“現在國內的大功率發動機沒有一臺是進口的”,占有絕對市場份額的濰柴功不可沒。
玩轉產權魔方
5年之前的濰柴,截止到譚旭光上任濰柴廠廠長的1998年6月19日,企業欠息、欠費、欠稅達3億元,負債率高達98%,賬面虧損8000多萬元,實際虧損3億元,職工已經有6個月沒有領到工資。而2004年,濰坊連續四年實現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翻番,全年實現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完成利稅14億元,實現利潤8億元,出口創匯4500萬美元,成為全國內燃機行業第一個年銷售收入超過百億元的大型企業。
在譚旭光看來,讓濰柴重新煥發活力的最根本因素是成功的企業產權改革。2003年2月,譚旭光對濰柴進行徹底改革。譚制定的改革思路是“三三制”:1/3的原企業資產和職工隨斯太爾主營業務進入股份公司,按照現代化的公司治理機制和經營管理模式運作,追求做大做強,帶動存續部分和分離改制單位發展;1/3的原企業中速機經營業務和職工留在存續部分,形成以中速機和鑄鍛件產品為主要業務的中速機生產基地;剩余的1/3主要是從事零部件生產的專業廠,分離改制成為與股份公司和存續部分以產品配套為紐帶的完全獨立的法人實體,全部向民營化改制。一些承擔社會服務職能的單位,如職工子弟學校等,按照有關規定移交出去。
在成立濰柴動力的過程中,譚旭光再次轉動產權魔方,在引進策略股東方面做足了文章:從下一步技術發展的角度考慮,引入了德國ivm公司、新西蘭培新集團的投資,這兩家公司在柴油機和氣體發動機等新技術應用領域具有獨到之處,可以為濰柴技術創新與提供提升支持;從穩固市場、拓展營銷的角度,濰柴引入了國內裝載機行業的前兩名———廣西柳工與上海龍工,而這兩家公司都是濰柴的超級客戶,實現了市場合作與資本合作的完美結合;著眼于今后的資本運作,濰柴還引入了深圳創新投資集團等專業投資公司等新股東,以借助他們的經驗和能力;為更好地調動高管人員的積極性,濰柴選擇了24名高管人員成為發起人股東。
濰柴動力果然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在去年3月份香港主板ipo時,發行價雖高達10.5港元,仍然獲得了600倍的超額。而現在,股價最高曾達23.3港元,相比ipo發行價,增幅已達122%,成為香港資本市場成長性最好的股票之一,贏得了香港新股王的美譽。世界知名的美國摩根大通、美國富達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資、法國東方惠理基金、德國德盛安聯基金、花旗銀行、匯豐銀行等著名基金,都持有濰柴動力的股票。
擴張路徑
“100億之后做什么?”面對記者的提問,譚旭光的回答非常干脆,“繼續做大做強。”
譚旭光透露,濰柴動力除了在主力產品規模上繼續擴大以外,還準備進入發動機配件生產領域。“目前正在可行性調研,一旦有合適的機會,我們可能會通過資本運作的方式涉足一些附加值較高的零部件生產領域。”記者注意到,在近日中國本土最成熟的abs制造商科密制動舉行的一次合作簽約活動上,濰柴動力的代表赫然在列。
按照譚旭光的想法,濰柴動力的未來目標應該是成為一家通用發動機供應商,為重型汽車、豪華客車、工程機械、船用、發電等行業提供大功率動力配套,打破國外獨立發動機廠商難以成為大器的宿命。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的一位專家認為,雖然現在中國重汽依然是濰柴動力的最終控制人,但只擁有25%左右的股份。而且,濰柴去年一年就產銷斯太爾發動機15.5萬臺,而賣給中國重汽的只有4萬臺左右,不會出現絕對依賴。況且,由于重卡市場需求擴容速度非常之快,使得各個整車企業紛紛抓住機遇上規模,擴大銷售占市場。原來一些本不生產重型汽車的廠家也以極大的熱情快速進入重型汽車領域,如北汽福田、春蘭、慶鈴、江淮、上汽集團等紛紛加盟,中國重汽這個客戶的重要程度在濰柴那里還要不斷下降。
“另外,我們還在積極進入大功率豪華客車發動機市場。”譚旭光說,目前,10升以上發動機是客車市場的急需品種,濰柴的斯太爾正好可以滿足市場要求。據透露,在300馬力以上大型豪華客車發動機領域,公司制定的發展戰略是,計劃在3年內占領國內大型客車發動機市場50%的份額。現在,鄭州宇通、蘇州金龍等高檔大客車上已經開始裝配濰柴的斯太爾發動機。
譚旭光最后說,濰柴運用資本手段進行擴張是肯定的,但暫時還沒有進入終端產品的打算,因為重卡、工程機械、客車等產品的主流制造商同時也是濰柴的核心客戶,濰柴不會和它們形成競爭。但記者得到的消息是,濰柴高層正在進行一項調研,考察大功率農業裝備機械產品的市場前景。一個相關的信息是,新年剛過,天津拖拉機制造公司總經理溫輝一行7人就來到濰柴訪問,“就下一步擴大合作達成共識”。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市場能夠看到“濰柴牌”的大型拖拉機、收割機等。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王法爭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