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柴油機業第二波合資浪潮開始涌動。
2005年2月,康明斯向外界宣布,康明斯與陜西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署了關于在西安組建一家股權比例為50:50的合資企業、同時生產康明斯ism型11升重型柴油機的可行性研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擬合資組建的發動機企業注冊資本為2400萬美元,合資工廠的土建施工將于今年第四季度開始,正式投產預計在2006年第三季度。
從1996年6月康明斯和東風組建合資發動機企業,到2005年2月康明斯攜手陜汽邁出第二步,9年的時間,康明斯引進中國的車用發動機產品,從3.9升過渡到了11升,同時也折射出了我國卡車業由中型向重型的結構轉變。
陜汽爆冷門從2001年開始,我國卡車市場開始了向重型卡車傾斜,重型卡車的市場增長以平均每年超過60%的速度增長,陜汽無疑是這個時期的受益者之一。從2001年年產量不到5000臺,跨越到2004年年產量超過2萬臺,陜汽在卡車業的增長率名列前茅。但是,雖然有著如此出眾的增長業績,在重卡企業普遍“飄紅”的背景下,陜汽的高速增長在更多時候也只是被認為趕上了一個好時期。
陜汽沒有任何發動機的生產背景,在2004年還失去了和曼進行整車技術合作的機遇,在我國幾大汽車集團中,陜汽給外界的印象不張揚也不耀眼。但是,在發動機的對外合作中,陜汽卻著實爆了一次冷門,讓業界吃驚不小。據重慶一家媒體報道,就在今年1月份,重慶重汽還透露出正在商談和康明斯的合資,僅僅1個月之后,合資的天平就倒向了陜汽。有業內人士分析,由于康明斯已經在重慶有了一家合資企業,主要是生產工程機械用發動機,因此,對康明斯而言,在重慶一地設立兩個合資企業顯然是一種資源的浪費。而另一種猜測則歸于相比重慶重汽一直處在重組的漩渦中,而陜汽一直表現出平穩的發展態勢。
康明斯的兩個棋盤在車用發動機領域,康明斯早在1986年就以許可證轉讓的方式與東風汽車公司進行合作,在合作了10年之后,由東風汽車公司和美國康明斯公司以50:50的股權比例于1996年6月組建了東風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2003年2月,雙方又通過增資擴股,東風康明斯公司成為集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柴油發動機分公司、原康明斯獨資擁有的康明斯(襄樊)機加工公司以及東風與康明斯的c系列發動機合資公司的資產和管理為一體的一家新的合資公司。擴大后的東風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逾1億美元,股權比例仍然為50:50。
盡管康明斯和東風的合資公司產品已經從當初的3.9升,擴展到了現在的3.9升、5.9升、8.3升,即康明斯b和c系列產品,但是,對于9升以上的重型柴油機產品在東風的導入,康明斯遇到了一個難題。隨著東風和雷諾的戰略合作進展,東風已經和雷諾達成了引進雷諾dcill型發動機的協議,而雷諾dcill發動機和康明斯重型柴油機將形成直接的競爭。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相比雷諾和東風的整體合作優勢,康明斯如果要在發動機上與雷諾爭奪東風重型卡車的配套資源,并無多大的勝算。
一方面在重型柴油機的導入上,東風康明斯遭遇了雷諾的正面競爭,另一方面重型卡車市場的不斷增長又在刺激著重型柴油機的需求,因此,對康明斯而言,尋找第二個合作伙伴不失為一條破解難題的路徑。根據康明斯的最新規劃,9升以下車用發動機,以東風康明斯為生產基地,9升以上車用發動機將以陜汽為生產基地,至此,康明斯的車用發動機全系列產品導入路徑都已經打通。而東風和陜汽也成為了康明斯在中國市場的兩個關鍵棋盤。
第三波合資浪潮在即除了沃爾沃與一汽、雷諾與東風、康明斯與陜汽目前達成了組建合資發動機企業的協議之外,據悉,曼也在積極地尋找發動機項目的落地。雖然有消息稱,曼將在杭州組建一家發動機合資企業,但目前,曼并沒有證實該消息。根據記者了解,曼的發動機合資伙伴以及選址將在近期水落石出。
可以預見,我國卡車市場向重型卡車發展的趨勢帶來的一個直接影響就是國際重型柴油機企業紛紛看好中國,重型柴油機業的第三波合資浪潮也將迅速到來。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