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新春,xgk系列專利軋機的發明人鄭紅專夫婦“雙喜臨門”,一喜是他們在美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順利取得發明專利證書;二喜是上海、浙江等地利用他的專利技術,投產了國內最大的兩臺1450廿輥軋機,每年可為中國節約進口冷軋精密帶鋼產品25億元人民幣。
在鄭紅專夫婦創辦的鄭州拓普軋制技術研究所,慕名而來參觀的20多位國內軋鋼專家和企業技術人員,幾乎不需用力就輕易地撕開了世界上最薄的“鋼板”——經過軋制后寬1.4米,薄0.03毫米的“鋼板”,它被稱為“鋼箔”,厚度僅有普通紙張的三分之一。
長期以來,鍍鋅、鍍錫、彩涂原板、家電原板、雙層管原板、電子、電池零件、軍工用精密帶鋼等,都是中國市場非常短缺的產品,以前國內依賴進口,原因是中國傳統軋機的生產的鋼板受力不均,容易出現兩端薄、中間厚、彎曲變形,不能生產薄型優質鋼材。
中國現有軋機幾乎都是從國外引進的,一些國家重點鋼鐵工程項目,從國外進口價格昂貴的軋鋼設備,動輒需要十幾億、上百億元,而中國許多軋鋼企業至今用的還是國外己淘汰了的二手軋鋼設備。xgk軋機的原創發明及應用成功,標志著中國的軋鋼技術擺脫了落后于世界發達國家的局面。
軋機是一個國家鋼鐵工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畢業于武漢鋼鐵學院的鄭紅專、趙林珍夫婦經過十八年的潛心研制,提出“軋機中間受力,兩端自由,變靜為動”的軋機新理論,并于1992年,他們在河南溫縣研制成功了國內第一臺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xgk發明專利軋機。
如今,xgk系列專利軋機在軋鋼領域已經掀起了更新換代的“風暴”,鄭紅專夫婦及其創辦的鄭州拓普軋制技術有限公司已經在溫縣、新鄉、安陽、焦作、鄭州、上海、浙江等地建成投產了8條xgk系列專利軋機生產線,為國家節約進口軋機設備費用10多億元,節約進口冷軋精密帶鋼產品80多億元人民幣。
鄭紅專表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一批知名企業與國外公司的知識產權糾紛不斷,知識產權規則已成為中國企業參與國外市場競爭繞不過的一道“門檻”,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產品,成為了具有核心競爭的砝碼,學會運用知識產權規則加入世界市場競爭,這是中國企業求得生存與發展的“殺手锏”,為此,他們在加快產業化的過程中,把專利保護意識放到第一位,也因此贏得了國外同行的尊重和重量級客戶。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