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溫州模具界一個普遍的說法是,對正面臨著升級換代的溫州模具業來說,在今年三四月份的設備采購高峰期內,絕大多數的模具企業能否實現主要設備的更新,將直接決定溫州模具業能否順利升級。業界的認識是,這個過程如果沒有銀行的“加盟”,即提供貸款資金支持,就難以擺脫現狀。3月3日,由溫州模具協會牽頭,10家模具骨干企業與5家銀行首次進行正式對話,達成了合作意向。模具企業一般不貸款
溫州模具行業的龍頭企業、甌海高翔模具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永錫不無風趣地說:“我到現在還不知道怎么貸款。”在場的眾多模具企業老板承認,在模具行業,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不知道怎么貸款是因為現金充足。溫州模具協會副會長金天拾分析,總體而言,模具企業的現金流通相當好,一般都是先付錢再做模具;另外,模具業的稅后凈利潤目前至少還在20%以上,所以外界有人說“模具老板都很錢”,這話有一定道理。
溫州文達文具有限公司總經理黃聯鑫表示,模具業很多老板都是等資金積累到足夠多時,才會想到要去買新的設備,若現金不夠,就不會去貸款。他說,這說明很多企業主的“快速發展”的意識還不夠,膽子也偏小。忽視資金需求成升級障礙
金天拾說,溫州模具產業雖然賺錢,但規模普遍不大,多數企業的年產值在300萬到800萬元之間,只有10余家超過千萬元。他認為,長期以來,持保守心態的模具企業忽視了自身對資金的需求和高效利用,而各個模具企業在銀行的高額存款也掩蓋了這種需求。
黃聯鑫表示,溫州大多數產業沒有自己的研發系統,在這種情況下,溫州模具業就擔負著“百業之母”的重任。“以前買一臺設備只需幾萬元,多的也就幾十萬元,但現在的尖端設備少的要幾百萬,多的可能就要上千萬了。”他認為,這個時期,若沒有銀行的資金支持,單靠自身力量顯然難以擺脫現狀。
發展趨勢決定了資本需求
溫州模具協會負責人介紹,溫州模具行業近幾年來每年用于技術改造的投入在10億元以上,其中數控類高技術保值設備占了3成左右,已明顯標志著模具行業向現代制造方向的大轉型。并且據分析,這種技改投資每年將呈20%遞增的趨勢。這位負責人認為,這種態勢的發展必定會對資本市場產生新時期的更大需求。
這位負責人表示,這次協會出面是希望在即將到來的模具設備團購中,能給銀行建立一個信用信息平臺,消除雙方顧慮,搭建一條綠色通道。
在當天的座談會上,中國銀行溫州市分行、中國農業銀行溫州市分行、浦東發展銀行溫州支行、溫州市商業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溫州分行等5家銀行的相關代表都表示了明確的合作意向,但對合作細節,還要進一步磋商。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