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尼爾森集團與鞍山礦山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組成了近段時間來鞍山市街頭巷議的大事。而有一個場景讓參與“鞍山礦機”并購的人們久久回味:當“尼爾森”的總裁在全廠職工代表大會上發言結束時,俱樂部里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與會的職工代表說,他們期待在這樣優秀的重組中和企業一起獲得新生。
鞍礦“攀高結強”終有果
據了解,德國尼爾森集團收購鞍礦60%的股份,處于生產一線的職工全部留任,而具體改造的相關事宜很快就會出臺。
“鞍山礦機”苦心培植三年的“攀高結強”之樹終于開花結果。而此次并購作為鞍山市十個重大專項推進項目之一,無疑對今年國有經濟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具有標志性意義。
如果說在簽約儀式上,雙方共同舉杯的場面被人們以不同的方式記錄,那么在這段“姻緣”背后的故事則讓“尼爾森”和“礦機”感慨良多。對于雙方來說,此次合作使他們共同經歷了彼此重要的第一次:“尼爾森”第一次把資金投向中國,“礦機”第一次摘下“國”字招牌。
“尼爾森”是德國知名的跨國公司,擁有80年歷史,70多家子公司遍布歐洲、亞洲、非洲、南美洲等地,資產總額5億歐元;“鞍山礦機”是鞍山市裝備制造業領域里的老牌國有企業,其生產的振動篩在國內數一數二。
這兩家企業的聯姻并非一帆風順。對于雙方來說,這是一場雙贏的合作:“尼爾森”預計投資的2億歐元,是其總資產的近二分之一。如此巨大的投資如果得不到預期的回報,“尼爾森”將無法面對股東;而對“鞍山礦機”來說,無論是企業本身還是近2000名職工,也都無力再承受任何閃失。
去年,鞍山市國有企業改革駛入快車道,在一般競爭性領域的退出步伐提速,一大批規模較大的國有企業相繼以不同方式實現了重組、改制。
作為裝備制造業里的老牌國有企業,“鞍山礦機”的改革、改組被列為鞍山市十個重大專項推進項目之一。“鞍山礦機”的改革成敗不僅直接關系到鞍山市國有企業改革的成果,而且對其他正在進行改革、改組的企業具有示范作用。
鞍山市意在獲取“軟投資”
在重組并購的道路上,對于曾經擁有“中國篩子王”龍頭品牌的“鞍山礦機”來說,在資金引入的同時進行品牌輸出是一條全新的重組之路,這正是鞍山市在“鞍山礦機”和“尼爾森”聯姻中的得意手筆。雖然國內眾多民間資本將橄欖枝伸向“鞍山礦機”,但鞍山卻把目光投向了“尼爾森”。對于“鞍山礦機”重組后的發展速度,鞍山市只選擇一種計算方式:乘法。即不僅借助“尼爾森”的資金,而且通過“尼爾森”多家跨國公司培育出的國際營銷網絡和合作伙伴,在全球范圍內開拓鞍山市已經具有品牌效益的制造業新市場。
這種通過國際知名大公司快速復制品牌市場的“引資”,顯然已經超越了簡單的資本疊加。重組之后,“鞍山礦機”將在短期內經脫胎換骨式的改造,成為行業技術最先進、國內最大的振動篩生產企業。在這次重組并購過程中,“尼爾森”對于鞍山市多年積累的裝備制造業人才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一個涉及環保機械、金屬結構加工等7個專業領域、11個項目的龐大的投資計劃已經和并購“鞍山礦機”一起誕生。在這個意義上,“鞍山礦機”的重組已經不僅僅是一時一地的得失。如果“尼爾森”全部投資計劃按計劃實現,鞍山市裝備制造業產業鏈的發展將因此獲得成熟的國際經驗。
在國有企業改革、改組中,鞍山市已經把目光放在了除資本因素之外更為寶貴的“軟投資”上,在這樣的“軟投資”中,尼爾森公司培育多年的全球營銷網絡和優良的公司素質將成為該市新一輪發展的“加速器”。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