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議定書》的生效將導致全球產業發生本質的變化,關注清潔能源成為市場的共識,其中太陽能、風電概念全面蔓延,湘電股份去年底與德國萊茨鼓風機有限公司簽訂了合資生產離心風機協議,有望成為風電設備國產化的第一股;而東方電機憑借其強大的制造實力也重新對風電設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香港上市的哈動力也有意在2005年生產12兆瓦的整套風電設備。
風能發電的商機
《京都議定書》促使各國政府把發展可再生能源作為減緩氣候變化的主要途徑。全球可實際利用風能為2×107兆瓦,比地球上可開發利用的水能總量還要大10倍。過去5年間里,全球的風能容量累積上升了32%,預測到2020年,全世界風電裝機總容量將達1260吉瓦,年發電量將達到世界電能總需求量的12%。
目前,風電發展較為領先的主要是德國、美國、西班牙等發達國家。中國擁有長達110263公里的連綿海岸線,具有豐富的風力資源。至2003年底,中國已連接電網的風力總裝機容量為567兆瓦,是全球第9位,與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以風電第一大國——德國為例:德國風電從1990年起步,到2003年底風電裝機容量已達1460萬千瓦,所發電量占全國總發電量的5%。按照德國風電發展計劃,到2010年,風電電量將占總發電量的12.5%;到2050年,將占到50%。
風力發電的瓶頸
風電發展當前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其性價比正在形成與煤電、水電的競爭優勢。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的財稅〖2001〗198號文件規定,自2001年1月1日起,對利用風力生產的電力實行按增值稅應納稅額減半征收的政策。隨著我國風電裝機的國產化和發電的規模化,風電成本將呈15%的速度再下降。
有一份這樣的比較數據,在歐洲一些地區,每千瓦時風電的綜合成本是4美分到6.31美分,而煤電的成本是7.3美分到24.25美分,天然氣電的成本是5.15美分到9.4美分,核電的成本是11.35美分到15.3美分。從現象上來說,最近我國的電力企業加快了風電資源的開發。例如,全國最大裝機容量的風力發電場2004年底落戶廣東惠來石碑山,粵電力以其最低的報價和優異的商務條件等指標,一舉成為中標單位;北京國華電力投資超過2億元的珠海高欄風電以及香港中華電力投資超過8億元的陽江海陵島風電項目,目前均加快了項目進展速度;中廣核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與臺山市政府簽訂了《開發上、下川島風電場項目框架協議》等。目前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將風力發電設備迅速產業化和國產化,達到一定規模后風力發電將迎來具大的性價比。
風電設備的黑馬
隨著國家政策對風電的傾斜,相關公司開始將注意力聚焦風電,其中最有實戰價值的個股當屬湘電股份。去年10月21日至22日,2004年中國湖南投資貿易洽談會上湘潭電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湘電股份的控股股東)與德國萊茨鼓風機有限公司簽訂了合資生產離心風機協議。而東方電機憑借其強大的制造實力也重新對風電設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哈動力也有意在2005年生產1.2兆瓦的整套風電設備。
離心式風機是"八五"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科技項目,在風機設計中采用了目前國際上先進的有限元計算軟件進行應力、應變計算,保證了設計結構強度,既經濟又可靠;同時運用最新的三元流動理論進行風機空氣動力部分設計,減少流動損失,提高了風機效率。該系列風機已在國內多個電廠投入運行,效果良好。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