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記者看到一個特別的現象———身懷高超技術的臨時工管理正式職工。這些臨時工被稱為怪才。職工評價說:“這些‘怪才’卻激勵著我們快跑?!?/p>
臨時工可以當工段長,可以當班組長,經過近兩年來多種用工制度并存的改革,這樣的事情已在“哈汽人”眼中變得不怪。該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曲大莊說:“在哈汽,不管是臨時工還是正式工,不管你學歷高低,只要你有真本領,你就是人才?!?/p>
那么,被稱為“怪才”的臨時工在企業中究竟發揮著什么樣的作用呢?記者走進了臨時工、冷作分廠一工段裝焊七班班長史宏義所在的班組。工人們七嘴八舌的介紹向記者展示了史宏義的“不同凡響”。
2002年3月,史宏義憑著自己多年積累的裝焊工作的豐富經驗和高超技術,經過嚴格的考試、篩選,從外單位應聘來到汽輪機廠當上了一名臨時工。當時冷作分廠領導出于兩種考慮把新來的臨時工編到一個班———裝焊七班,一是擔心他們插班受歧視;二是想讓這個技術過得硬的特殊班組起一個表率帶動作用。沒想到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七班出色的工作表現遠遠超出了想象。一個叫得響的干勁十足、質量信得過的標桿班組在冷作分廠樹立起來了。
一年前,這個班的第一任班長孟祥新由于工作突出轉為合同制,調到其他班組任班長。一工段把這個特殊的班交給了頗具實力的裝配工史宏義。頂著這個臨時工班向何處去的巨大壓力,史宏義勇敢地擔起了這個特殊的兵頭將尾———臨時工班長。
起初,正式工對臨時工大都瞧不起。但就是這些當初被人瞧不起的臨時工擎起了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發展的半邊天。一位從事多年宣傳工作的“老宣傳”說:“如果一個人改變了一個集體的面貌,那么這個集體就會記住他的名字。”史宏義在擔任班長的一年多時間里,以自己帶頭作用和創新工作使裝焊七班不負分廠眾望,成為了一個讓領導放心、讓同行欽佩的班組。去年,他被評為公司級先進生產者。用冷作分廠領導的話說:“在我們大家的頭腦中,臨時工的概念早已變得模糊了,分廠有什么急難重活都會不自覺地依靠他們班?!?/p>
去年,豐鎮電廠由于操作失誤發生了崩缸事故,缸體返廠維修。當時低壓缸抵運到分廠就直接卸在了七班。工長謝建濱心里清楚這活兒的難度,但還像往常一樣沒有安排他們加班。當時缸體遭到的破壞程度真是“慘不忍睹”,擋油環擋板、軸承座嚴重變形,中分面需要大面積補焊,用業內人士的話說:寧可干兩臺新的,也不修一個舊的。面對修復難度較大的緊急任務,七班沒有退縮,當天下午就開始了緊張的修復。修復尺寸復雜,很難把握。兩天中史宏義分別與工友葉明輝、姚有革加班加點地搶修,四五天才能完成的一套缸的修復任務,他們只用了不到兩天的時間就完成了。看著面目一新的低壓缸,分廠廠長、工段長都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于是,哈汽公司便有了“搶修‘豐電’寄真情,用戶贈旗表謝意”的新聞。金杯銀杯不如用戶的口碑。一個能把榮譽寫在用戶錦旗上的集體,誰還能忽略他們的存在?誰還能鄙視他們的身份呢?
那么,這種“怪現象”能被人們接受嗎?據公司的一次調查,80%的職工認為臨時工與正式工同崗同酬是合情合理的。一位廠領導告訴記者:臨時工的加盟,更多的是給正式工一種壓力,而這種壓力正變為動力。如今,在哈汽公司不論是臨時工還是正式工都真正地認識到了“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真正內涵,工廠臨時工、勞務工、農民工、合同工、正式工等多種用工制的并存讓“哈汽人”都在為企業的發展而努力。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