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創板漸行漸近,監管部門明確保薦機構重點推薦的相關領域持續引發關注。人工智能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核心板塊之一,被認為是科創板上市的重要種子選手。對此,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計算機首席分析師楊墨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科創板是資本市場對于人工智能類企業的一種“饋贈”,產業鏈上的公司應該積極參與,把握住機會。他看好真正具備核心技術、能夠獲取核心數據、應用落地能力較強的人工智能企業。
看好數據領域機會
楊墨表示,人工智能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這幾年一直是個熱點。要理解人工智能的產業邏輯,首先要知道人工智能的產業鏈。人工智能產業鏈可以分為三個大環節:基礎環節、技術環節和應用環節。基礎環節包含硬件、開發平臺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芯片;技術環節的核心主要是各類算法以及架構,其中深度學習算法為大家所熟知;應用環節就是將人工智能技術具體運用到各個細分領域,改造傳統行業以及人類的生活方式。
楊墨指出,過去幾年我國對芯片、算法等領域的公司投資較多,這也是彌補基礎和弱項的邏輯。但是從全球角度,美國在技術、資本、政策都發展較早,人工智能領域相對領先,而且芯片生態構建完善,國內在cpu等方面還是存在較大差距。
不過,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受益的產業環境不斷從基礎向應用擴展,而人工智能應用的完善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撐。國內各個垂直細分領域的數據量、覆蓋面都遠遠大于其他地區至少一個數量級,因此,楊墨比較看好未來在數據領域的產業鏈機會。“當然目前也存在很多困難,包括數據的篩選、數據的質量優化等。但從長遠來看,人工智能產業必定會克服重重困難達到產業落地的彼岸。”
科創板是重磅利好
針對人工智能領域較難產業化的觀點,楊墨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人工智能產業化難度大,在純科學研究范疇主要針對的是算法和技術,這個層面確實需要較為前瞻的科學研究支撐,也比較難以資本化。“但是在應用層面,很多已經較快產業化,比如安防領域,市場需求快速成長;硬件、軟件、人工智能分析平臺等產業化推廣也很快,轉化收入10億元以上的公司也不少。有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商業化落地公司百強中,有16家數據安防領域的公司,另外還包括語音識別、醫療、圖像識別、金融等。”
對于科創板,楊墨認為,科創板就是資本市場對于人工智能類企業的一種“饋贈”。原先中國資本市場并沒有包容類似人工智能前瞻性以及研發性需求如此之高的企業的體制機制。現在國家推出科創板,及時給予這類企業融資和成長的綠色通道,對于產業鏈上的公司來說,應該積極參與,把握住資本市場的這次機會。
楊墨表示,科創板對于人工智能在內的前瞻技術產業是一個重磅利好。首先,這彰顯了國家對于科技創新的堅定支持;其次,給科創類企業提供了實質性的融資渠道,幫助其在產業化道路上解決資本難題;最后,對于技術創業者來說,他們會逐步從市場、商業模式創新轉變到硬科技的創新道路上來,從而實現資本引導產業。
哪些人工智能企業有望率先登陸科創板?楊墨表示,會是那些真正具備核心技術、能夠獲取核心數據、應用落地能力較強的人工智能企業。從行業內部來看,率先登陸科創板的公司在產業化中會有一定的成熟度。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