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江蘇匯智高端工程機械創新中心內,傳動實驗室主任魏哲雷眼前的顯示屏上,中心自主研發的全自動變速箱的運轉情況盡收眼底。
從啟動研發到去年8月樣機下線,再到現階段的測試檢驗階段,一年多時間過去了,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預計6月,這項技術將完成測試、順利結題。
直面痛點 工程機械核心零部件“缺芯少魂”
根據世界領先的工程機械信息提供商——英國khl發布的《2018年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中國有2家企業入圍10強(、),9家企業入圍50強;上榜企業總數位居第二,9家企業銷量增長了82%。
“從大到強,我們仍有一段路要走。”面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在全球的強勁攀升,工程機械人有著清醒認識,這段路就是攻克核心零部件技術。
2018年初,徐工集團、中航力源液壓、江陰興澄特鋼、浙大、吉大等共同組建“江蘇省高端工程機械及核心零部件創新中心”(簡稱“創新中心”),并獲批江蘇省工程機械首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同時,徐工研究院、中航力源、興澄特鋼等7家單位還注冊成立江蘇匯智高端工程機械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簡稱江蘇匯智),作為省創新中心運營載體。
“創新中心的使命就是高端工程機械核心零部件的研發。”我國機械傳動領域資深專家詹仁政博士是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江蘇匯智公司總經理。在他的帶領下,近70人的研發團隊,圍繞液壓和傳動兩大類6個方向,細分為全自動變速箱、驅動橋等傳動核心零部件,液壓多路閥、泵、馬達等液壓核心零部件關鍵技術研究及產品研發等20余項課題,逐一進行研究、攻克。現已在全自動變速箱、液壓多路閥等方面取得關鍵技術突破,成功獲批江蘇省重點研發計劃及徐州市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各1項。
“只有自主研發,才能擺脫受制于人。”詹仁政表示,放眼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競爭格局,高端工程機械關鍵技術及液壓、傳動、控制等核心零部件的缺失嚴重制約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中國要成為真正的世界工程機械制造強國,必須實現高端工程機械產品全面技術升級,實現對關鍵技術及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江蘇匯智的這20余項課題,每項研究都致力于國產化替代進口,形成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
沖刺“國字號” 共破行業關鍵共性技術難題
技術創新、自主研發,關鍵是人。
如果說,發起全國創新戰略聯盟,建起全國工程機械“研發圈”是第一步,那么,以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為跳板、沖刺國家級創新中心就是第二步。
2018年11月21日,徐工、浙大等國內54家單位發起的“高端工程機械及核心零部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徐成立,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楊華勇為首屆理事長;江蘇匯智負責聯盟日常運營。
在楊華勇看來,聯盟集聚了全國工程機械行業各單位、各機構的專家型人才,大家聚集起來共同服務國家戰略,促進行業更大進步。在創新聯盟成立大會上,他號召聯盟單位打通研究、開發、中試、樣機到批量生產的產業鏈條,打造支撐工程機械主機企業走向世界的創新平臺,促進工程機械行業進入世界更高端。
“2019年,江蘇匯智將全力向‘國家隊’發出沖刺。”詹仁政表示,今年,江蘇匯智將積極推進完成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向國家級創新中心的“晉級”,有了“國字號”平臺,將有望真正實現匯聚全國智力、利用群體智慧,共同攻克行業關鍵共性技術難題,解決我國工程機械核心零部件的“缺芯少魂”難題,實現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高端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
這兩步之后,怎么走?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