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初階段,“無印良品”新聞再次登上熱搜榜單。與往期的產品質量問題類似,這次“無印良品”的質量問題延伸到了其旗下的餅干中。據有關媒體報道顯示,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在近期的抽檢過程中,測試了市場上58款曲奇、甜酥餅等食品,調查結果顯示,有近90%的樣本含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的物質。其中,無印良品的榛子燕麥餅干被證實含有致癌物——環氧丙醇(glycidol)和丙烯酰胺(acrylamide)。
民以食為天,食品是維系人體生命活動的重點。無論有問題的食品出自于何種品牌,對消費者而言,都將會導致一次雪上加霜的信任危機。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事故頻發:海底撈衛生堪憂、街邊的仿造肉、三只松鼠霉菌超標等問題一再挑戰消費者的承受底線。規范食品行業發展,完善運營準則,加大對售假、偽劣產品的懲罰力度已經成為新時代的一大重點工程。
2018年4月10日,新組建的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京掛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成立意味著我國的市場監管體系又將迎來新的變革。同時在食品藥品的監督上,政府將進一步擴大食品的生產許可、食品經營準入“放管服”力度和對特殊食品注冊和備案工作的改革力度,進一步完善藥品、醫療器械的審批和監督管理。
除此之外,部分非法商家的制假、摻假活動屢禁不止,只有通過不斷革新食品檢測技術,才能切實有效的保證食品安全。尤其是新興的快檢技術,大大提高了食品檢測的效率。快檢技術的核心在于“快速”和“檢驗”兩個方面。當前的食品快檢技術主要有化學比色法、生物傳感器技術、酶抑制技術、免疫學激素以及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等。當然,相關機構也需優化人員配置,從食品原材料、生產地到包裝成產品,都需要有嚴格的審查過程。細化執法人員職能分配,才能有效提高抽檢的效率和規范性。
在食品加工、生產過程中,除卻自然因素外,大多數的食品安全問題都是企業大意或刻意為之,此時國家的政策法規就顯得尤為可貴。食品市場的自我調節往往會被利益所驅使,而導致部分企業產生偏離正常“軌道”的現象。有關部門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既保證執法人員在進行對違規行為進行檢查時有法可依,也從制度層面上為一些從事食品加工的不法商販敲響了警鐘。
來源:儀器儀表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