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歐盟對我國鑄件的反傾銷案將會有一個確切的結果。"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法律部的劉小姐在電話里告訴記者。據悉,歐盟是去年對我國部分鑄件產品提出反傾銷指控的,涉案的百余家中國企業正懷著復雜的心情等待著相關消息。
據中國鑄造行業有關專家介紹,雖然以往國外一些國家也曾對我國鑄件產品實施反傾銷,但由于此次涉及面廣,全國20個省市(含計劃單列市)的100多家出口企業都牽涉進來,影響的市場范圍較廣,歐盟26個成員國都在其中,一旦歐盟反傾銷成功的話,這些歐盟成員國會一致將稅率提高,從而迫使中國企業退出歐盟大市場。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出口歐盟的鑄件在1億美元以上。
針對歐盟的反傾銷,眾多鑄件企業此次表現出了積極的應對態度。涉案重點省份之一的湖南,當地企業一改往年不敢應訴的被動狀態,在了解到相關情況后,涉案企業有關負責人便集中在一起商討應訴策略。2003年,湖南對歐盟出口鑄件產品2397萬美元,占該省2003年出口總額的百分之一強。今年6月初,河北省商務廳與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聯合在石家莊舉辦歐盟鑄件反傾銷案階段應訴工作會議,34家應訴企業全部積極應對歐盟鑄造件反傾銷調查。其中有河北省涉案金額最大的企業--河北省五金礦產進出口公司,去年該公司向歐盟出口鑄件682萬美元,一些生產規模小、出口量較少的企業也積極參加到應訴隊伍中。邢臺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認為,盡管各企業出口量不同,但市場是大家的,全力保住這個市場也是大家共同的責任。據海關統計,2003年河北省鑄件對歐盟出口6.275萬噸,金額2898.65萬美元,均占全國的20%以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相關企業負責人表示,雖然目前形勢比較嚴峻,對即將到來的結果感到擔憂,應訴輸贏更難以確定,但不應訴就意味著徹底放棄,這是任何企業都不甘心的。
業內人士介紹,對參加應訴的企業,在國外對我國產品裁定"單一稅率"或應訴取得全勝的情況下,將有權繼續出口或分得較多的出口數量配額,而不應訴的企業則不能繼續出口或出口數量將受限制。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