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對人民幣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作出調整,宣布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上調2%,并從7月22日開始,允許匯率每天在0.3%的范圍內浮動。這種浮動制度是促使人民幣匯率朝著完全由市場調控的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而對于逐步放開手腳,參與市場化運作的煤炭行業而言,影響深遠。
“煤價和國內煤機制造業將首當其沖面臨考驗。”中國煤炭工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云濤認為,匯率調整有可能引發國內煤炭市場震蕩。“目前,國際進口煤炭到岸價普遍比國內價高100元至300元,匯率升值后,購買國外煤炭成本下降,出口煤成本提高,競爭力減弱,本已飽和的國內市場勢必受到沖擊。”
郭云濤說,國家強化宏觀調控能力的諸多舉措已經使市場供需逐漸持平,加上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人民幣匯率升值等幾大因素疊加,市場前景令人擔憂。另外,經濟專家分析,以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速度,匯率上調10%至15%之間,都在可控范圍之內,對中國有利。但若進口煤降價10%,出口煤成本增加,以現在的市場供應能力,國內煤炭企業將不堪重負。“從2%到10%要多久,有人認為半年,有人認為兩年,這其中的時間概念對煤炭行業來說十分關鍵。”
煤機制造業同樣需要涉險過關。匯率升值后,國內煤炭企業可以用更少的錢購進國外先進的技術與裝備,德國dbt公司、美國joy公司等企業必然借此時機進一步擴大其高端產品的市場份額,擠壓國內煤機制造產品及研發的市場空間。
目前,我國煤機制造企業數量多、規模小、所有制形式單一。國內煤機產品的科研開發力量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重點煤機企業自主開發能力薄弱,未能完全形成產品開發的主體。科研開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例普遍不足1%,產品開發周期過長,企業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差等問題突出,這些將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極為不利的局勢。
“煤炭企業必須自己主動爭取時間,要認清形勢,趨利避害。”郭云濤說:“匯率升值對企業發展也有積極的影響,如國際購買力增強,對外投資更加便捷,技術交流合作機會增多,煤炭企業必須充分利用這些條件,特別是煤機制造企業,應通過合資、入股、以市場換技術和資金等方法擴充實力,為自身積累資本。同時,在推動煤價逐步實現完全成本運作的基礎上,煤炭企業還應不斷加大科研開發力度,竭盡所能提高生產效率,力爭早日在煤炭洗選加工、潔凈化等重大項目上實現突破,形成自主的知識產權。”
郭云濤表示:“從前是我們為發展儲備后勁,現在形勢逼人,不僅要這樣做,還要力度更大,速度更快,實現產業結構的真正升級,否則行業發展將面臨摧毀性打擊。從這個意義上說,爭取到時間,也就是爭取到生存發展的機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