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外接踵而至的反傾銷讓國內出口企業感到恐慌時,浙江一家民企卻勇敢地站出來扳倒了這道看似不可逾越的高墻。據浙江省外經貿廳公平貿易局副局長張勇介紹,歐盟日前公布了對中國產手動液壓搬運車的終裁決定,給予浙江諾力機械有限公司市場經濟地位,并將終裁傾銷稅率由初裁的35.9%降為7.6%。
8月5日,手動液壓搬運車歐盟反傾銷應訴總結會在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舉行。會場始終洋溢著歡樂的氣氛,人群中,一臉燦爛的當屬浙江諾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丁毅。在他心里,這就是個慶功會。
積極抗辯扭轉初裁決定
諾力公司是我國手動液壓搬運車出口歐盟最大企業之一。2004年4月30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對原產于中國的手動液壓搬運車正式立案,啟動反傾銷調查程序,到去年9月30日,歐盟公布的初裁決定以諾力公司的會計實踐不符合國際會計準則為由,決定不給予企業市場經濟地位,并確定了35.9%的初裁傾銷稅率。面對這樣的初裁決定,諾力公司積極通過法律渠道向歐盟進行抗辯,并向國家商務部遞交了啟動wto爭端解決程序的申請。通過多方努力,歐盟于今年7月22日做出的終裁決定中,改變了其初裁的不公正做法。
應訴案件的最直接參與者毛英是諾力最年輕的副總,稚嫩的面龐和瘦小的身軀與其散發出的剛韌、干練的氣質形成了巨大反差。對那不堪回首的14個月,她的深刻感受是“煉獄般的日子!”毛英指出,歐盟非常苛刻,其選在中國“五一”長假時提起反傾銷,可能是想打中國企業個措手不及。據了解,此案涉案金額2524萬歐元,涉案企業19家,應訴企業有4家。此外,一般反傾銷案只針對一個成品,此案卻將組裝成品的要件(液壓油泵和車架)也列入調查范圍。
更苛刻的是,歐盟要求企業提供1年調查期內(2003年4月至2004年3月)涉案產品出口到歐盟25個成員國的數量、型號和金額等所有數據資料,且時間很急。“企業很難將統計如此細化,一般都是以歐盟、美國等作為整體市場進行統計的。”毛英說,由于沒有經驗,不知歐盟到底對哪些材料感興趣,為了防止其再度突然襲擊,公司便將從2003年1月至2004年7月能準備的相關材料全備齊了,公司經常調動上百人一起加班,工作到深夜兩三點是常事,有時甚至通宵達旦。
四體聯動多方協作
談到贏得反傾銷案件的經驗體會時,作為主體的企業最有發言權。丁毅表示,采取多方協作是關鍵。“通過中國政府、商會、地方政府和企業四體聯動的反傾銷應訴機制,諾力調動發揮了各方面力量。商務部公平貿易局就此案與歐委會進行多次交涉,財政部有關部門也為企業提供了專業權威的意見。這些都成為諾力最終勝訴的關鍵。”在多方協助下,諾力公司向歐盟提交了大量的抗辯材料和補充材料,證明了公司會計實踐不僅完全符合中國會計制度,其實質也符合國際會計準則。
應訴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該公司選擇了有經驗的律師團隊。公司代理律師、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傅東輝功不可沒,他一方面鼓勵企業堅持下去;另一方面向國內外財務方面資深法律專家咨詢。反饋的結果顯示:諾力公司使用的會計制度并不違反國際會計準則。傅東輝還取得了反傾銷資深律師、歐盟vbb律師事務所bellis先生的幫助。bellis在了解全部情況后,當即斷言可以幫助諾力翻案。這樣諾力才重整了信心。
應訴伊始,大家都認為打官司主要是律師的責任,企業只負責聘請律師,一切應由他去處理。“后來我們發現,其實律師與企業是教練員與學員的關系。律師只負責指導企業怎么做,如何去做,并對企業進行相關法律知識培訓等,企業才是應訴的主體。”丁毅深有感觸,企業應選擇優秀的、有經驗的律師,并要擺正企業與律師之間的關系。
面對爭端企業應主動出擊
國家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局長王世春說,堅持市場導向,企業始終是應訴主體,要積極應訴、主動應訴,永不放棄才能最終勝利。團結一致是成功的關鍵,四體聯動機制要發揮作用,商務部公平貿易局作為中央政府部門,可以為企業提供前期預警、宏觀指導等方面的服務,同時也需要地方政府和外經貿主管部門及中介組織的通力配合。
浙江省外經貿廳有關領導認為,本次案例可為其他出口企業應對今后可能越來越多的國際貿易爭端提供經驗,這次成功還表明,面對反傾銷,我國企業應該“挺起胸膛”,積極應對。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現在國外貿易壁壘手段顯現多樣化特征,對中國出口企業提出了愈發苛刻的要求。而面對反傾銷風暴,涉案中國企業有的臨陣退縮,有的被動應訴,像諾力公司這樣向商務部提交申請,請求國家出面啟動wto爭端解決程序,向歐盟討回公道的少之又少。而加入世貿以來,我國考慮較多的是怎么執行有關承諾,但當其他國家濫用wto規則對我國企業進行打擊時,我國企業也應用法律手段給予反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