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充電樁行業的營運市場,我們主要探討三個問題:
1)市場空間未來有多大;2)市場格局走勢如何;3)營運企業盈利能力如何。首先,我們關注充電樁運營市場而非設備市場的原因:設備市場的門檻低,市場分散難以整合,渠道重于技術,主要銷量入口為車企的車樁隨配。
前兩個問題將在后續的充電樁專題中繼續進行更深入的探討,本文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第三個問題,充電樁營運企業盈利能力如何:我們選取萬馬股份公告的“i-chargenet智能充電網絡”募投信息,結合自行假設的數據,對運營類充電樁項目在達到盈虧平衡的年充電量,以及項目的靜態投資回收期進行敏感性分析,得到結論如下:
1)充電樁項目盈虧平衡所需的年充電量:每億元的充電樁建設投入所需年充電量平均2.59億kwh;
2)充電樁項目盈虧平衡所需的充電樁利用率:平均6.38%;
3)充電樁利用率與靜態回收周期成正比關系,當項目的充電樁利用率為6%時,可得靜態投資回報期為平均9.57年;當項目的充電樁利用率為10%時,可得靜態投資回報期為平均5.74年。
具體分析如下:
1)項目盈虧平衡時的充電度數=年充電樁建設投入/(服務費-app平臺/電站運營/后期運維成本).
2)項目的靜態投資回收期=總充電樁建設投入/(服務費-app平臺/電站運營/后期運維成本)/年充電量.
3)充電樁使用壽命8-10年對應的年充電樁建設投入為0.86-1.07億元,同時服務費0.4-0.6元/kwh,對應項目盈虧平衡時的年充電量為1.65-3.34億kwh。
4)取盈虧平衡時的年充電量均值2.26億kwh,已知項目滿載時年充電量35.46億kwh,可得盈虧平衡時的充電樁利用率為平均6.38%。5)取服務費均值0.5元/kwh,當項目的充電樁利用率為6%(真實年均充電量為2.13億/kwh)時,可得靜態投資回報期為平均9.57年;當項目的充電樁利用率為10%(真實年均充電量為3.55億/kwh)時,可得靜態投資回報期為平均5.74年。
投資建議未來2-3年,新能源乘用車在出租車和網約車領域的大幅滲透,將帶動第三方的充電樁使用率大幅提升,建議關注充電樁運營龍頭【特銳德】、二線彈性大標的【萬馬股份】、核心組件【科士達】。
來源:中國銀河證券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