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中美紡織品貿易談判正在艱難地進行。遠離北京在滬參加2005中國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的1085家中外企業,明顯感受到歐美對我國紡織品出口設限吹來的陣陣冷風。據《解放日報》報道,縫制展開幕當天,采購商比上屆有所減少。
由中國縫制機械協會主辦的中國國際縫制設備展,現已發展為全球第二大縫制展。今年展覽面積達到創紀錄的8.05萬平方米,專業觀眾有望超過3.5萬人。因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場館面積有限,80家企業被擋在門外。
歐美對我紡織品出口設限,對原來指望全球紡織品配額取消后我國紡織品出口可以大增的各地企業,無疑澆了一盆冷水,并因此殃及縫制設備制造商和銷售商。日本重機(上海)公司的邱元金說,歐美設限,對公司銷售已經產生不利影響,雖然參展的客戶沒有明顯減少,但人數減少是事實。西安標準工業股份公司租用的展位面積很大,但前來洽談的客人不多。公司副總經理余守旗說,沒有過去幾屆那樣火爆。
啟翔針車上海公司董事長陳滿雄滿頭大汗,忙得不可開交。他坦陳今年縫制展到會采購商確實比去年少,但大家都把眼光放遠。歐美設限雖有影響,但生意還要做,現在咬咬牙挺過去,為的是為明天高潮到來做準備,否則機遇來了怎么抓得??!格柏(上海)公司市場推廣經理王奇志說,國內企業不會因歐美設限而停止技術改造的步伐。
歐美設限的冷風,對國內一些生產銷售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的縫制設備企業,已經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在縫制展中,記者發現這些靠低價競銷生存的企業展位前,門可羅雀。但另外一些企業反倒有些高興,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機遇。法國力克公司企劃經理陳若瑩承認,最近一段時間訂單有所減少。但她認為這將“逼迫”中國企業提高出口紡織品檔次。這樣,他們就要購買技術先進的縫制設備。而力克公司作為掌握縫制設備領先技術的跨國公司,將在這場新的競爭中贏得主動。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