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全球第二大、北美第一大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德爾福向紐約南部地區的美國破產法院遞交破產申請。美國《商業周刊》借此指出,在美國汽車零部件行業,適者生存的達爾文主義即將發生效力,而在目前的價格壓力、產能過剩和利潤縮減的情況下也的確需要如此。
美國的汽車零部件行業幾乎存在這個國家所有行業面臨的問題:產能過剩、巨額債務、醫療成本的激增、同工會的沖突、鋼鐵和能源價格的上升等等,更不用提亞洲和東歐帶來的競爭壓力了。盡管如此,這些零部件制造商卻還受到巨額并購基金的追逐,這當中既包括紐約大亨威爾伯·羅斯這樣的私人股權投資者,也有大批的外國同類企業。
投資者們現在可選擇的對象也很多:從2004年開始,35家美國汽車零件制造商已經申請破產保護??巳R斯勒集團的前任總裁、紐約私人股權公司ripplewood holdings llc的主管托馬斯·t·斯泰坎普說:“事實上,幾乎每一天都有零部件企業申請破產保護。”
《商業周刊》的文章稱,一方是焦急的買主,另一方是瘋狂的賣主,二者的結合必將在未來幾年中掀起一股并購潮,這將給該行業帶來極大的轉變。也許幾年后美國現有的1萬家零件制造商將減少很多,能生存下來的企業也會精簡機構并開足馬力生產,而更多的產能將轉移到國外生產成本較低的地方。管理咨詢公司普蘭特-莫蘭公司的主管克雷格·菲茨杰拉德說:“一半的供應商在5年內都會消失,剩下的公司將規模更大,資本化的水平更高而且發展得更好?!?/p>
投資者盯準的并不僅僅是破產企業,事實上,這一行業大部分都是年收入不到1.7億美元的獨立廠商,很多還是家族企業。盡管它們目前尚能贏利,但不僅它們的主要客戶現在正面臨全球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連它們自己也被亞洲競爭對手的成本優勢壓得喘不過氣來。
那么并購者又看中了這些小公司的什么呢?在一些情況下,他們是希望自己的客戶基礎能多樣化。私人股權投資者卡萊爾集團和軍工行業有很深的交情,它最近收購了密歇根州的axletech international公司,認為只要能拓展axletech的軍工業務,為軍用汽車制造更多的零部件,它就能獲得豐厚利潤。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