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倉鎮中華村村民錢紅良原先從事小五金加工。今年6月,他投資10多萬元購進了兩臺注塑機,并在新廟集鎮租了200多平方米廠房辦起了童車配套生產作坊。現在他的小工廠已成為雙喜童車廠的定點配件加工單位,每月為其提供輪蓋、龍頭等產品。錢紅良介紹說,以目前的生產能力,一年賺四五萬元沒問題。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我市目前共有童車生產企業32家,僅新倉就有28家,年產各類童車450多萬輛。童車業的集聚發展需要相關配套企業的加入來延伸其產業鏈。為此,新倉鎮從鎮里總體規劃和市里激勵創業政策兩方面入手,引導當地農民從事童車配件加工,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政策的鼓勵和引導,極大地激發了農民創業積極性。早在五年前,新倉童車生產企業還不到10家時,該鎮中華村的陳仿林就敏銳地察覺到了市場前景,在家里搞起了配套生產,加工生產兒童自行車輔助輪。隨著童車業對配件需求量的不斷增大,該村不少農民紛紛改行從事童車配件生產,從中獲得了可觀的利潤。去年,中華村人均收入達7200多元。據中華村村委會委員金云正介紹,該村現有童車配套加工企業(家庭作坊)15家,大多是近三四年內創辦起來的,產品70%銷在平湖本地,部分銷往江蘇昆山等地。今年來,不少村民繼續看好童車配件生產,村民黃在龍就購進了沖床機、彎管機等,新辦了一家專門生產兒童自行車書包架的配件廠。目前,新倉鎮已擁有100多家童車配套企業。
童車配套業的發展加速了童車企業零配件本地化進程,延長了產業鏈,減少了企業采購成本。平湖市佳佳童車廠現已與本地20多家配套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有50%左右的零配件來自本地。公司總經理陸利平介紹說,以前,進零配件就得上廣州,要花上一大筆運輸費;現在好了,車架子等配件在附近配件廠就能采購到,節約了企業商務成本;另外,零配件企業本土化,也能對其產品進行有效監督,有利于提高童車質量。
童車產品的不斷開發也激發了童車配套企業的創新活力。平湖市濤濤童車配件廠創辦于2000年,從擁有兩間簡易廠房的家庭作坊起步,生產用于自行車的連體屈柄。隨著近年來童車生產企業電動車生產量的增加,該企業及時調整生產結構。去年,濤濤童車配件廠在童車工業園征地6畝新建了廠房,并引進相關設備專門生產兒童電瓶車車架。目前,該廠已與我市22家童車生產企業建立了配套合作關系,月銷售額60萬元,年利潤近20萬元。
新倉鎮副鎮長戴偉良告訴記者,目前該鎮正出臺措施鼓勵中華村與秦沙村聯合建造標準廠房,把當前童車配套企業分散的小經營集中、規范起來,并對其進行統一環保治理和質量監督,引導童車配套產業健康、科學發展,更好地為地方經濟服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