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中國民營企業正處于一個萬馬奔騰、激流勇進的時代,在中山這片沃土上,孕育了大批傲立潮頭的企業和企業家。中山市迪威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在中國玻璃機械制造行業中,屬于敢“吃螃蟹”的一類,憑著一股創新精神,在短短幾年中,便成為國內第一家研制全自動玻璃刻花機的企業。
迪威公司董事總經理何軍告訴記者,1992年他從河北老家來中山工作,2年后辭職下海,打過多年工,經過幾年商,從中積累了不少經驗,也認識了一些搞機械的朋友。1998年起,他們4個人合伙拼湊100萬元資金,在某軸承廠租用一個車間,成立了中山市迪威制造有限公司。當時加上4個股東,全廠才十幾個員工。辦廠之初,盡管董事之間分工合作,廣納人才,積極開拓市場,但有時還是朝夕難保,到了月底發工資時還要靠借款。
4個股東擰成一股繩,決定借款一搏,走產品研發和創新之路,打出自己響當當的產品來。于是,他們先是與河南洛陽工學院合作開發,而后與華中科技大學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由該校派出博士到公司進行技術攻關。2001年4月,經過兩年的技術研發,終于成功制造出我國第一臺全自動玻璃機械刻花機。產品投放市場后,由于質量過硬,用戶看好,從而打開了國內、國際市場。如今,迪威公司的系列產品還出口到了日本、美國、巴基斯坦、泰國等十多個國家。
玻璃機械制造行業專業化程度極高,客戶往往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技術問題。因此,自建廠之初,該公司就致力于在全國各省設立售后服務點,指定技術人員上門為客戶進行技術指導和專業維護,并通過服務網點,將產品推向市場。
隨著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大,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漸增大,因此迪威便想方設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2001年至2002年間,當4位老總的生活條件還沒有得到改善時,他們便拿出有限的資金來,為全廠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才購買住房,改善他們的生活,并在日常生活中關心他們,解決他們家庭的困難,如小孩入學、親屬工作等問題。
何軍微笑著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當初,迪威生產出第一臺電腦玻璃刻花機,這在全國來說,還是最為尖端的一個科研項目,填補了國內的空白。現在,回過頭來看,迪威之所以能成功,走技術研發之路是關鍵。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