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亞洲國際紡織機械展(itma 2005)預計將會為新加坡的旅游業貢獻超過5千萬新元(約1億1千150萬令吉)及為當地的經濟帶來5億新元的貢獻。
該機械展是新加坡本年度規模最大的展覽活動之一,今年的展覽活動共吸引了來自50多個國家及近850家的參展公司到新加坡展出,參觀展覽的同行業者多達3萬名。在今年所舉辦的亞洲國際紡織機械展當中,與2001年的展覽相比之下,參與人數有著顯著的提升。
本屆展會的展出面積共有4萬2千平方米,規模比上屆的展覽擴大了25%。在眾多參展商中,歐洲占了近一半,亞洲占三分之一,意大利、德國、印度、中國和瑞士名列參展商數量前五位。中國展團廠商多達60多家,比上屆有了大幅度增加,體現了國內紡織業對該項活動乃至東南亞市場的重視。
此外,該機械展為旅游業所貢獻的5千萬新元,包括在飲食方面的費用、住宿、交通與飛行費用及零售費用等。
該展覽會的主辦機構國際展會策劃有限公司(mpi)總裁潘美華表示,該紡織機械展將成為新加坡經濟的主要推動力。據了解,每位來新加坡會展旅客的平均旅費由1千500新元至1千800新元之間,是普通旅客的兩倍以上。
歐洲紡織機械協會(cematex)的主席爾瓦羅畢表示,在該機械展吸引超過90%的海外參觀者之下,2005年亞洲紡織機械展相信會成為新加坡的商業、會議、獎勵、協商和展覽旅游(btmice)領導者,成為了新加坡預計在2015年將吸引超過1千700萬游客目標的主力。
新加坡貿工部長林勛強表示,該國際紡織機械展已有50年歷史之久,而讓所有參展公司有機會將他們展出最新的紡織機械及軟件,并促進更多的買賣交易及合約。
中國、印度及東南亞各國的經濟發展,促進了全球和亞洲區域內的貿易發展。在1997年至2003年期間,世界貿易共增長了三分之一,增長總額高達15萬4千億美元(約58萬5千200億令吉)。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ho)的貿易統計表示,在這段期間,亞洲區域內各國間的商品貿易業增長了近50%至9千490億美元。
林勛強是在2005年亞洲紡織機械展開幕儀式上致詞時這樣表示。
貿易發展的強勁勢力,足以為亞洲紡織業帶來了積極的效應。在去年,亞洲的紡織產量共提升了50%,其紡織品及服裝的出口量共占了世界總出口量的大約一半。依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的數據顯示,新加坡的紡織品及服裝生產企業出口額則高達43億美元。
亞洲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紡織生產與貿易中心,帶動了本地區對紡織機械的需求。在2004年,亞洲對各類紡織機械的需求,占了全球紡織機械交貨量的92%,分別占了全球紡織機械交貨量及全球針織機械交貨量的88%及69%。
由于亞洲紡織品生產企業不斷提升運作,并實施現代化改造,已把握新的商機,因此亞洲對紡織機械的需求預計將會進一步提升。
2005年亞洲國際紡織機械展的展品范圍包括紡紗、無紡布、織造、針織、整理、測試、處理和包裝,其中規模最大的產品系列是紡紗、整理和織造,其凈面積分別占了11千878平方米、10千242平方米及6千零82平方米。
另外,今屆的亞洲機紡織械展是從10月17日至21日,在新加坡舉行,目前已圓滿結束。這是第二屆的亞洲紡織機械展覽,而下一屆的國際紡織機械展將會在2007年9月13日至20日,在德國慕尼黑舉行。
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被認為是紡織機械展會中的“ 奧林匹克 ” ,已有 50 多年的歷史,主要展示紡織制造每個工作流程中的最新機械和軟件。歐洲地區和亞洲地區的展會由歐洲紡織機械協會專屬 。
作為這一成功展覽會的亞洲地區展覽,亞洲國際紡織機械展于2001年登陸了新加坡。 該亞洲紡織機械展專屬于歐洲紡織機械協會 ,由國際展會策劃有限公司主辦 ,目的在于滿足亞太市場對于紡織機械的需求。
歐洲紡織機械制造商聯合會則是由比利時、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國等國家紡織機械協會所組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