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金屬日前公布了2005財年中期(2005年4~9月)聯合結算報告。銷售額和營業利潤分別為2842億日元和209億日元,分別比上年同期的2732億日元和193億日元增加了11億日元和16億日元。在銷售增長部分中109億日元來自海外市場,尤其是歐洲和亞洲的飛躍發展支撐著公司的良好業績。
日立金屬發公布業績時將所有業務分成了如下4大類別:(1)模具和工具材料、電子金屬材料和鋼鍛品(steel forgings)等“高級金屬產品”;(2)磁性材料(鐵氧化、稀土類、連接磁鐵)和磁性合金等“電子和信息部件”;(3)耐熱鑄造制品、鋁合金車輪和接頭等“高級功能部件”;(4)金屬材料的分析研究和沖壓成形等“其他服務類”。其中,銷售額增長較大的是高級金屬產品類,其銷售額達到了1175億日元。比上年同期(992億日元)增長了18%。據悉汽車和半導體領域的需求較大。另一方面,在液晶面板領域則受到了旨在進行庫存壓縮的生產調整的影響,銷售大幅減少。射出成形設備所用的配件等也較為低迷。
從市場來看,海外的“北美”、“亞洲”、“歐洲”及“其他”地區銷售額均獲得增長。海外市場銷售額為1101億日元,占總銷售額的39%。作為經營目標之一,該公司已經制定“海外市場銷售額比例達40%”的目標,這一目標很快將會實現。尤其是歐洲市場的銷售額達到了144億日元,比上年同期(104億日元)大幅增長39%。主要原因是柴油車使用的耐熱鑄造產品的應用擴大了。
對于原材料價格高漲造成的影響,通過將原材料價格轉嫁到產品價格中,將影響控制到了最低限度,為確保利潤做出了貢獻。原材料價格上漲部分,目前累積近6成已被轉嫁到了產品價格中。剩余的4成多則被合理地消化掉了。對于看得見的原材料,價格調整容易得到客戶的理解,但對于油類這種會對生產費用產生影響的東西,則不易被接受。
盡管營業利潤增加了,但純利潤則比上年同期(82億日元)減少25%,為62億日元。主要原因是發生了特殊損失,比如,伴隨著生產基地的整合,進行了折舊會計處理,同時還計入了業務結構改革費用。
鑒于上半財年的良好業績,該公司上調了全財年的業績預測。作為上調后的業績預測,銷售額和營業利潤分別為5740億日元(原來預測為5500億日元)和430億日元(原來預測為400億日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