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要點
石墨化為人造石墨成本的主要構成,占比50%左右:人造石墨加工工序包括粉碎、造粒、石墨、分篩和包裝,其中原材料和石墨化成本分別占比40-50%。目前負極廠商石墨化環節基本外包,其中高端人造石墨通常需要超高溫石墨化,單噸價格2.3-2.5萬元/噸;而普通的石墨化價格1.9-2萬元/噸左右。從17年下半年開始,由于環保趨嚴,石墨化產能偏緊,目前普通石墨化產能供需平衡,而超高溫石墨化產能供給仍然偏緊。
負極廠商內蒙地區自有石墨化產能投產,預計可降低成本7000元/噸:石墨化的成本構成主要為電費,通常1噸石墨化耗電量1.4-1.6萬度電,按照0.6元/wh的電價,1噸石墨化電費0.84萬元,電費占石墨化成本60%左右;隨著內蒙地區石墨化產能投產,電價下降,我們測算單噸石墨化成本可降低0.4萬元左右。19年上半年負極龍頭廠商如璞泰來、杉杉、凱金在內蒙地區石墨化產能開始陸續釋放。根據我們測算,負極廠商在內蒙地區進行石墨化自供,可以兩部分增厚利潤:一是石墨化加工環節的利潤,大約0.3萬元/噸;二是電價差帶來的利潤,可以增厚0.4萬元/噸。因此石墨化自供,可有效降低負極約0.7萬元/噸成本。
負極材料競爭格局穩定,19年上半年新增供給有限,價格穩定;下半年負極+石墨化產能釋放,預計有10-15%的降價空間,基本可靠內部降成本消化。根據我們統計,19年人造石墨新增有效產能在5-6萬噸左右,而新增需求4萬噸,整體供需較平衡。季度看,璞泰來、杉杉、凱金等新增產能將在2季度投產,新增有效供給有限,且需求方面由于預期19年補貼政策依然存在過渡期,行業需求旺盛,因此上半年人造石墨價格穩定,保持5萬元/噸左右。下半年新增產能釋放,負極廠商石墨化自供,且龍頭企業在動力電池市場競爭加劇,我們判斷人造石墨有降價壓力,但考慮到供需格局尚可,且人造石墨高端化,我們判斷價格降幅10%左右,自供石墨化廠商單噸盈利仍有望提升0.2萬元/噸(基本上價格降幅在15%以內,可以通過自供石墨化消化掉)。
投資建議:我們認為石墨化及人造負極材料新增產能在2019年上半年陸續投產,上半年新增供給有限,且19年補貼政策很可能會留有緩沖期,上半年需求景氣度有望延續,因此我們判斷上半年價格穩定。其次,負極廠商通過內部石墨化加工,可以降低成本0.7萬元/噸,考慮到19年下半年供需格局尚可,且高端人造石墨占比提升,我們預計下半年價格降幅10%左右,人造石墨廠商通過自供石墨化,可提高單噸利潤0.2萬元/噸。第三,2019年高續航里程電動車占比提升,對中高端人造石墨需求增加,結構優化,具備技術積淀的廠商更具競爭優勢,份額有望提升。因此我們推薦人造石墨龍頭璞泰來,并建議關注:杉杉股份、中科電氣等。
風險提示:投資增速下滑,政策不達預期,價格競爭超預期,產能釋放低于預期。
來源:證券之星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