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1.事件:
3月3日,上交所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上市推薦指引》的通知,要求保薦機構應重點推薦七大領域企業上科創板。其中領域主要包括先進核電、大型風電、高效光電光熱、高效儲能及相關技術服務等2.我們的分析與判斷:
光伏行業景氣度向上,多技術路線爭搶話語權。根據中電聯發布,2018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44.74gw,遠超過風電21gw。除晶硅太陽能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兩大技術分類外,晶硅太陽能電池內還分為單晶、多晶硅電池,并根據電池基體硅摻雜種類又可分成p型和n型電池(p型電池是一端摻雜硼的硅片制成,n型電池為一端摻雜磷硅片制成),n型電池片的工藝更為復雜但效率更高。
p型電池的perc技術,較原本傳統鋁背場技術,僅需在原有產線新增兩個環節,就能使單晶效率提升0.8%-1%、多晶效率提升0.5%-0.8%。因此,p型perc技術成為目前市場主流選擇,市占率快速提升。但p型電池因為存在光衰減問題,其效率提升空間有限,而n型電池從根本上解決了光衰減問題,具有更高的轉換效率與可靠性。在平價上網的驅動下,市場對電池效率的要求或將再度提升,n型電池未來擁有更多廣闊的發展空間。據國際光伏技術路線圖(itrpv2018)預測,n型硅片的市場占有率或將持續增加,2020年有望達到近10%,2028年28%。
包括協鑫新能源(0415.hk)、()(438.sh)、林洋能源(122.sh)等傳統光伏龍頭在內,國內約有二十余家已經布局n型高效電池領域。
n型電池主要包括pert、hit、topcon、ibc四大類。其中,pert電池可從p型產線升級而最具產業化優勢,但是其效率與單晶perc接近,前景具有局限性;ibc電池效率極高,但由于工序復雜、技術壁壘高,國內短期內量產難度較大。topcon、hit電池或有望成為繼perc之后的主流技術路線。
在topcon方面,目前海外市場以lg發展最好,國內則以()(300393.sz)為首,是我國第一家量產topcon的廠商。中來股份(300393.sz)目前已經將topcon應用在此前的2.1gw的n-pert產線中,量產效率達到22.5%,同時計劃在2019年底將n型雙面topcon電池擴產至4.6gw。
在hit方面,海外以panasonic發展最早,在國內目前已有上澎、晉能、中智、鈞石等多家廠商開始量產,且不少新進廠商準備跨入。相比topcon,hit電池最大的優勢在于效率,但技術含量較高、設備及材料成本高昂、缺乏終端市場,受531后價格崩盤影響,多數擴產計劃已暫緩。
3.風險提示:
來源:和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