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3月13日訊(通訊員 劉澗 劉微 李玲)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外科王延金副教授成功完成了湖南省首例神經外科機器人輔助手術,通過僅2毫米的切口成功從患者腦中取出組織標本,零出血、不縫針,手術獲得圓滿成功,標志著湘雅醫院在機器人輔助手術治療方面實現突破。
家住江西吉安的毛女士今年41歲,最近幾個月逐漸出現右側肢體麻木、頭暈等癥狀。于當地醫院進行磁共振檢查,發現其腦干存著異常信號。由于病變性質不明,且位于生命中樞,手術探查風險大,家屬猶豫不決。
毛女士輾轉來到湘雅醫院神經外科就診,王延金詳細了解病情,并與患者詳細溝通后,決定使用湘雅醫院最新引進的睿米神經外科機器人給病人行穿刺活檢,明確診斷。
睿米神經外科機器人不同于一般神經導航,是由“腦”“眼”“手”三部分組成,計算機及軟件系統是大腦,可以合成患者頭顱的三維模型,方便醫生觀察病灶進行患者的手術規劃;機械臂負責定位醫生規劃的手術位置,精度達到1毫米以內,同時還是多功能手術平臺;攝像頭則是雙眼,確保機械臂按手術規劃路徑運動到指定位置。
術前,專家團隊對毛女士手術計劃進行了充分討論。由于是局部麻醉,患者手術全程意識清楚。為此,手術室護理團隊對患者進行了貼心的術前心理疏導。
在王延金的操作下,機器人龐大的機械手臂活動起來宛如纖纖玉手,準確地將穿刺針輸送到預定靶點,成功地取出組織標本。切口僅有2毫米,零出血、不縫針,患者在期間情緒穩定,配合好,手術獲得圓滿成功,術后第二天即可出院。
現階段手術機器人仍不具備自我學習功能,離不開主刀的操作,所有操作均事先由手術醫生輸入計算機,而且術中主刀醫生要全程監控機械臂,以防意外。機器臂具有穩定、精度高、不疲勞等特點,結合影像學多模態配準技術,手術機器人正逐漸成外科醫生敏銳的眼睛和靈巧的雙手。
來源:紅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