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至12月1日,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再次喧鬧起來。第十屆亞洲國際動力傳動與控制技術展在這里召開。
從最初的兩年一屆到現在每年一屆,從第一屆117家企業、4725平方米展出面積和2萬多名觀眾到今年的850家企業、4.6萬平方米展出面積和6萬多觀眾,之所以有如此快的增長,專家認為最主要的動力來自于中國市場的不斷擴大。
據中國液壓氣動密封件工業協會估算,國內對液壓、液力、氣動、密封產品的需求,僅2005年就達250億元,到2010年更將增長到450億元。這就像一個巨大的磁場,吸引著中外企業進來“掘金淘寶”。自然,透過有如此眾多企業參加的展會,也能看出行業的興衰起伏,格局變遷。
國外中小企業紛紛跟進
本屆展會外資企業的展出面積占到了40%,幾乎在每一個展館,記者都能看到精心布置的外資企業的展臺。可以說,無論是液氣密行業還是機械通用零部件行業,外資的進入已是不爭的事實。據中國液氣密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該領域進入中國的外資企業已超過100個,其工業總產值已占全行業的1/3,銷售額占到29%。而機械通用零部件行業中僅緊固件行業就有200多家外資企業進入,其總資產已占該行業的四成。特別是世界各大著名公司早就悉數登陸中國,并在中國市場分得了一杯羹。
在全球液壓行業三大巨頭之一的博世力士樂公司搭建的兩層展臺前,該公司的新聞發言人向記者介紹了博世力士樂在中國的發展情況。博世力士樂自1978年進入中國至今,已在中國成立了4家公司,目前占據著中國液壓市場20%的份額,中國已成為其僅次于德、美的全球第三大市場。基于對中國未來市場的信心,2005年,博世力士樂在中國的投資超過了5000萬歐元,位于北京和常州的工廠正在大規模擴建。
而以大型工業齒輪傳動產品享譽世界的德國弗蘭德集團位居5號展館的大門處,“我們推動著世界”的大標語在藍色展板的襯托下格外醒目。弗蘭德機電傳動(天津)有限公司上海辦事處的銷售總裁陶學寧向記者介紹,弗蘭德1996年進入中國,目前已在中國的各工業領域頗有建樹,年純銷售收入已達十幾億元。
“除了這些業界巨頭,在國外參展企業中,中小企業占據了絕大多數。它顯示出,在國外大企業到中國市場掘金之后,一批中小企業正紛紛跟上。”一位業內專家對記者說。
在去年的ptc展上,德國機械制造協會動力傳動工程委員會總裁勞恩先生就曾告訴記者,德國中小企業投資中國市場的熱情正在增長。此次,記者再次看到了他的身影。他又帶來了一批德國企業參展,其中不乏中小企業。
一位德國參展商通過翻譯告訴記者,中國的市場“魅力”太大了,讓他們很難抵擋住誘惑。他希望通過展會結識一些中國的合作者。
國企繼續發揮骨干作用
記者發現,此次參展企業中,國企的面孔不多:北京華德、榆次液壓、濟南華能、哈量、南高齒……掰著指頭便可以點得過來。雖然有些國企沒有參展,但其實仍能反映出當前行業中,國企隊伍正在日益縮小。
“這些年來,前有國外跨國公司的緊逼,后有民營企業的追趕,我們國企所感受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其中一些困難企業不是被外資并購,便是被民企收入麾下,抑或通過改制變了身份。但無論從技術、管理還是人才上,我們畢竟有著多年的沉淀與積累,特別是近些年通過改制,輕裝上陣,潛力得到進一步發揮,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我認為國企在行業中所起的骨干作用沒有變。”一位參展的國企經營者自信地對記者說。
與去年參展的規模相比,今年北京華德液壓的投入可謂空前。據負責銷售的廖顯勝副總經理介紹,他們投入了80萬元,除了布置180平方米的展臺,還請來了用戶參觀、座談,同時杜旭東總經理帶著70多名技術、銷售人員到展會考察、學習,目的就是為“十一五”企業的發展做好準備。“一些國外公司已把企業開到了我們的家門口,可以想見今后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一些外資企業還主動上門談合資,我們歡迎合資合作,但必須要保持自主自控,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杜旭東總經理向記者表述了他的觀點。
榆次液壓的參展規模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趙瑞平副總經理表示,榆次液壓的發展勢頭不錯,今年銷售可增長15%,除了力拓市場,主要得益于技術創新。為了吸引人才,搜集信息,他們在北京的技術中心即將開始運作。
貴州金江航空液壓有限責任公司則以推出的為農機配套的最新產品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馮世波副總經理站在新產品前向記者介紹,農機配套產品是貴州金江的三大支柱產品之一,隨著農機市場的回暖,在為農機關鍵部件國產化作出貢獻的同時,貴州金江也迎來了自己的發展新機遇。
三足鼎立的態勢已然形成
國內參展企業數量最多的自然要算大大小小的民營企業,他們不僅構成了展會中一道靚麗的風景,也是行業中一支迅速崛起的力量。
鏈條行業是民企居多的行業,而且專家介紹,我國不僅是鏈條生產大國,近50%的產品還出口海外。因此許多鏈條企業的展臺前,來自海外的采購商總是絡繹不絕。在展會開幕的第一天,杭州東華鏈條集團有限公司就迎來了96批客戶,其中1/3來自海外。該公司外貿開發處處長胡春暉趁著吃飯的空閑和記者聊了幾句,“我們今年新增的市場主要在東歐,而且進入了日本的主機市場,今年出口可達4000萬美元。”
浙江杰牌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展臺前,客商也是熙熙攘攘。這家位于蕭山的民企從8000元起家,如今在國內工業通用齒輪傳動領域已是小有名氣,今年的銷售收入可達3.6億元。公司董事長陳德木告訴記者,他們正尋找國外合作者,進行第二次創業。
溫州液壓領域的三大民企巨頭也悉數到場。其中海特克液壓有限公司成立僅4年,第一年的銷售收入是3000多萬元,第二年就達到了1.2億元,今年可達2億元。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楊小理把企業的飛速發展歸結為市場的推動,“這樣好的態勢我估計還可持續3到5年,因此我們要把握機遇多干一點。”
機械通用零部件工業協會秘書長杜國森用“發展速度驚人”形容這幾年行業中民營企業地位不斷上升的勢頭,“行業內外資、國企、民營三足鼎立的態勢已然形成。特別是在一些小行業中,如緊固件行業95%以上的企業已實現民營化。”
一位專家還告訴記者,在民企集中的江浙及廣東地區還形成了一些頗具特色的產業集聚。在為此次展會臨時搭建的8號館中,記者見到了溫州市緊固件協會組團參展的8家企業。身兼協會秘書長一職的溫州市宏星緊固件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新志剛送走了來尋價的美國客商,他告訴記者,溫州市的緊固件產業很大,一年產值100多億元,大大小小的企業兩三千家。協會9月剛剛組建,目的就是為了通過協調與整合,由過去企業的各自為戰到聯合對外。
兩岸交流越發密切
如果不是在她遞上的名片上清楚地印著公司在臺灣的地址,記者很難從穿著與談吐上看出站在面前的這位女經理來自海峽對岸。
這位做密封件的臺灣女商人對記者說,她把公司落在了江蘇鹽城,她在臺灣的同行很多都在大陸有投資,“臺灣地方小,成本高,生意不容易做。”
液氣密協會秘書長李躍文告訴記者,臺資企業明顯增多是展會的一大特點。“也許和展會舉辦地臨近臺資企業聚集的江浙有一定關系,但不能否認近年來兩岸交流越來越密切、頻繁,為了尋求更大的發展,臺灣島內企業有向大陸遷移的趨勢。”
生產緊固件設備的上海春日機械工業有限公司是此次參展規模較大的臺資企業之一。“我們來這里的目的一是因為大陸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這里的緊固件產量占世界的1/4,許多緊固件生產企業已經了解我們;二是雙方文化相通,做事方式相近,容易溝通。”該公司總經理助理張洪波先生向記者透露,“我們已經來了6年,6年來每年的發展增速都在30%~40%。”
在采訪回來的列車上記者碰巧遇到了一位連續參加了幾次ptc展的參展商,他說,每一屆都有不少新的企業出現,也有一些企業就此從展會上甚至行業內消失。記者想,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此大的市場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其中,競爭也會愈演愈烈,有進入的便有出局的。就在這次展會上,前兩年剛收購了一家鏈條廠的皮革加工企業老板又在向記者打聽有沒有合適的鏈輪企業可以收購。也許明年的展會上一些企業的面孔又將從此消失,自然一些新面孔還會出現。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