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見過太多講汽車設計的書籍、畫冊、網站專題。有的以年代劃定,有的以類別分析,有的按照派系勾引看官的戰斗欲,而更多的則是各大廠商的自傳體。無疑,這些都是了解經典設計的好方法,畢竟汽車誕生不過一百多年,完備的歷史資料讓我們每個人都站在「上帝的視角」,可以盡覽汽車設計是如何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地發展到今天的。
汽車有 100 多年的歷史,在這段歷史中,有哪些對后來造成巨大影響的設計可以稱之為經典?此篇著重介紹一些小眾卻同樣經典,在某方面做到極致,雖未延續卻潤澤后世的車型。從某種意義來說,這也算是一種「劃時代」。
為后世劃定下限(ultimate tiny)——isetta(1955-1962)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提到微型汽車,我們會想到如今滿街的smart,想到島國kei car,想到他們的始祖fiat 和詞根來源mini。但是,恐怕只有少數喜歡研究老爺車的朋友,或者bmw的死忠的腦海中會立刻浮現isetta可愛又滑稽的身影。
isetta雖小,但卻將生產線鋪布在世界各地,意大利、法國、巴西、德國等等。在isetta身上,你能看到些什么?無論是對當代一眾蛋型序列組合式概念車的啟迪,還是遍地街頭「狗騎兔子」的身影,都是isetta活生生的體現。
鬼魅傳說(ultimate flow)——talbot lago t150c ss(1937)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自從1934年大名鼎鼎的chrysler airflow問世,所有的汽車廠商都找到了新的陣地。去草坪上找嬉戲的孩子們問一句「汽車車身設計的目標是什么?」,得到的答案一定是「沒有直線!」且不論盲目的弧線是否經得起空氣動力學的推敲,30年代的確是一個幽靈般鬼魅的時代,而talbot lago就是把這一精神發揮到極致的代表之一。除了受制于制造工藝的雙片擋風玻璃,在talbot lago上尋覓一條直線著實不容易。
20世紀30-50年代汽車流線型化的造型階段,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幻影。可惜的是,talbot幾經變革,最終也沒能活下來。
高傲的未來者(ultimate sharp)——aston martin lagonda(1976-1989)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天下設計,弧久必直,直久必弧。有人挖空心思把每一道特征線畫地極盡優美,就有人高傲地手持長刀,寥寥幾筆留下一塊璞石。如果說talbot lago還有一大批同期的伙伴,那么aston martin lagonda無疑是孤獨的。
彼時關于lagonda有一句流行語:「如果你想開車燈而車燈沒亮,那多半不是車燈的毛病」。理念的超前,往往是技術所不能承受之重。正如lagonda的造型,與任何一個時代都格格不入,即使是可預見的未來。而支撐起這些線條的,恐怕就是這些極限的追求吧。
技術與設計(ultimate grace)——bugatti type 41(1927-1933)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工業設計作為力(技術)與美(設計)結合的橋梁,只有技術達到一個平臺區,才能順滑地與優雅的設計接軌。在現代汽車生產線誕生的前二十個年頭中,其實是沒有多少設計可言的。后馬車時代,汽車造型在工程師們大刀闊斧地性能及功能試驗中隨之演化——腰線為界,后馬車時代,汽車造型在工程師們大刀闊斧地性能及功能試驗中隨之演化——腰線為界,讓發動機艙與駕駛艙的長度比例越來越高;唯一還保留著顯著馬車基因的,就是掛在四個角的輪子——沒有前后懸。
技術和功能在某一時期內的相對成熟,就像堅實的基礎。這時候的工程師和設計師,可以傾其全力打造一件藝術品。bugatti type 41就是這樣的幸運兒。
原始的驅動(ultimate force)——ford mustang(1964-present)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來源:360新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