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唐縣,如果你提起時風,就會從當地人的臉上看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在農用車企業紛紛下馬的今天,時風憑借其不斐的業績,不斷締造著行業內的奇跡
在農用車的生產大省山東,一年前,農用車"大鱷"巨力已經"奄奄一息",步入破產之路;如今隨著今冬寒流的到來,突然又傳出"雙力"由于資金鏈斷裂導致企業進入破產還債程序的消息。而另有消息稱,"雙力"可能會被同城的農用車"大哥大"時風收購。
無論收購的消息是否準確,但同城兄弟冰火兩重天的生存格局卻是無法回避的現實。在高唐縣,如果你提起時風,就會從當地人的臉上看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在農用車企業紛紛下馬的今天,時風憑借其不斐的業績,不斷締造著行業內的奇跡。
2004年,時風集團實現銷售收入91億元;2005年突破百億元似乎已成定局。
數據表明,時風成立12年以來,集團銷售收入增長108倍,利稅增長202倍,總資產增長77倍,農用汽車產量增長60倍,按利潤計算,相當于12年里又為國家貢獻了552個時風集團。時風集團跨入世界機械行業500強,居463位;居中國機械行業500強第7位;并且連續5年位居中國農機工業百強企業第一名。
自2004年時風單缸發動機被國家質檢總局認定為"國家免檢產品"之后,時風可謂是好戲連臺:2005年9月1日又被認定為"中國名牌產品",標志著時風發動機進入了引領行業潮流的劃時代時期;10月17日,時風商用汽車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批準,時風集團真正擁有了汽車生產資格;10月18日,時風集團技術中心被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那么,究竟是什么樣的馬力讓時風駛入企業快速發展的高速公路呢?
而熟悉時風的人們會不約而同地叫響兩個字---。
小單缸注入大活力
鄧小平同志13年前提出:"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拳頭產品,創出我們中國自己的名牌,否則就要受人欺負。"
時風不負眾望,在單缸小型柴油機方面獲得了革命性的突破。時風歐ⅱ發動機采用德國博世燃油噴射制造技術,縮口小平臺燃燒室,燃燒充分,排放清潔,動力強勁,噪音微弱。時風成為世界單缸小型柴油機行業第一個達到歐ⅱ排放標準的企業。
德國汽車高壓多點小孔噴射技術與單缸發動機的匹配嫁接,在國內尚屬首創。時風經過多次論證和無數次試驗,最后將這一高科技產品與時風單缸機進行了優化組合。高壓多點小孔噴射減少了預燃混合燃燒的燃油量,提高了擴散燃燒的速度能量釋放,使有害物體的產生得到了有效控制。
據了解,燃油與氣體的混合程度是造成污染物排放的根本原因,選擇合適的空燃比和進氣渦流強度,是達到與燃燒系統最佳合理匹配的關鍵技術之一。時風通過實施cad/cae/cam的應用與開發,充分借鑒德國、日本及國內成功經驗,對關鍵部件氣缸蓋進行了大膽改進,通過三維設計優化了進氣道,利用空氣擠壓產生較強的進氣渦流,實現了燃油與空氣的良好混合,提高了擴散燃燒速度,有效地降低了排放。
這些年,盡管小柴在技術、質量上有所突破,但大多是缸徑和馬力的增加,始終沒有跳出油耗高、排放差的小圈子,以至于一提到單缸機,人們總習慣與濃煙、噪音聯系在一起。為此,國家制訂了新的、更嚴格的排放標準,規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我國單缸發動機將強制執行歐ⅰ標準排放限值。至此,發動機的排放指標已經成為生產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頭等大事。
如今,時風集團已經形成了明顯的性價比優勢、專業化制造優勢。三輪汽車、低速載貨車、拖拉機、發動機四大主導產品產銷量實現全國第一、亞洲第一和世界第一,在占領國內市場的同時,時風發動機已隨著整車的出口著力開拓國際市場。其單缸小四輪拖拉機及其單缸發動機已出口到印度、俄羅斯、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埃及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新技術激活老產業
時風集團董事長劉義發一直掛在嘴邊的話是:"企業要發展,科技要先行";"企業技術開發最終是為創造市場需求。"為此,時風集團堅持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毅然決然地投巨資建成了企業技術中心---時風中央研究院。
時風中央研究院由全國星火帶頭人、山東省十大杰出青年、山東省勞動模范和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時風集團總經理劉成強兼任院長,并成立了由國內外行業專家組成的技術中心專家委員會,為企業技術中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技術支撐。時風中央研究院擁有12個產品、工藝研究所,600余位專業研發人員,其中博士、碩士及高級職稱工程技術人員60余人。時風集團每年從銷售收入中提取不低于5%的資金用于技術開發,擁有設計、開發、試驗、檢測設備儀器560余臺(套)。
作為同行業惟一的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時風中央研究院同時設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山東省農用車工程技術開發中心,時風中央研究院依托清華大學、上海內燃機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通過公開招聘、專業培訓以及產學研聯合等多種方式,加大人才培養和儲備力度,加大獎懲力度,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才來時風集團建功立業。
時風集團不斷加大工藝裝備的力度,搭建了時風產品研發平臺。近年來,累計投資20億元相繼引進和采用汽車沖壓、汽車焊裝、汽車涂裝、汽車總裝四大工藝。研究開發了汽車駕駛室、汽車后橋等零部件,產品自制率達85%以上。購進德國、日本等高精尖設備,采用國內先進的環型鑄造工藝、氣體軟氮化等先進工藝,建成了大型機械加工中心、機械化鑄造中心、大型沖壓中心、球墨鑄鐵生產基地、熱處理生產基地,使農用汽車實現大規模、專業化生產。
隨著新技術不斷提升老產業的價值,近年來時風先后取得了11項工藝性突破,形成了59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性技術,其中有兩項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多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并在推廣應用的過程中取得了顯著成效。三輪汽車等主導產品通過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應用和大力度自主,科技含量不斷提升。時風環保發動機和專利調速發動機達到歐ⅱ排放水平,并已批量生產。目前已經形成了23大系列、1000多個品種、上萬種規格的產品寬帶,時風系列產品均已成為中國農機裝備市場上的強勢品牌。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2003年12月13日,胡錦濤總書記視察時風并指出:"作為傳統產業,要參與競爭,就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工作是企業最大的競爭力。"
這一指示無疑給時風注入新的精神力量,也為時風堅持自主之路指引了方向。
在時風,3萬多名員工深深懂得,"干就干精品、干就爭第一",否則就沒有出路。他們陸續開展"精品工程"和"紅色工程",落實"同行業的最高標準是時風的最低要求",用時風文化提升員工質量意識,實現產品質量的精細化,使質量控制數據化、程序化,用精品機制生產同行業第一的產品。
早在2003年2月,為發揮成本優勢,延伸產業鏈條,時風集團就與雙星集團共同投資10億元新建了大型輪胎生產企業---時風雙星輪胎公司。經過兩年時間的發展,時風雙星輪胎公司第一工廠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現已形成年產輕卡汽車輪胎450萬套的能力,擁有國內先進設備600余臺套,成為全國最大的斜膠胎生產基地,具備了斜膠胎產品的獨立開發能力,形成了21個系列62個品種,創立的ax、斯特雷等品牌,知名度在國內外市場迅速提高。
現在,時風雙星輪胎行銷世界各地。今年僅1-7月,輪胎累計出口創匯就達720多萬美元,遠銷沙特、也門、蘇丹、巴拿馬等20多個國家。
為進一步把輪胎產業做強做大,時風集團充分發揮優勢,對輪胎發展制定了宏偉藍圖:2007年實現銷售收入超過30億元,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圍繞這一戰略規劃,時風雙星集團在第一工廠運行良好的基礎上,投資16億元建設占地260畝的第二工廠,引進國內外一流設備,新上年產輕卡車輪胎160萬套、中型載重輪胎100萬套、大型工程輪胎5萬套生產能力,年底可望實現投產,產品質量和性能均居同行業領先水平,國內外客戶經過實地考察認為這些產品問世以后競爭力很強,紛紛爭相提前訂貨。
如今,時風全力進行產品優化升級,以凝聚更大的產業發展優勢,把建設產業集群作為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戰略,對產品鏈條和產業布局進行了戰略整合,增強時風產品之間的關聯、配套與協同效應,努力打造時風輕卡汽車、農用汽車、輪胎、熱電等四大產業工業園。
對于未來,時風集團總經理劉成強胸有成竹。他表示,時風將堅持自主,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打造更多的名牌產品,形成時風名牌家族,從而把時風集團建成"中國馳名、世界著名"的運輸機械集團。
企業家感言
一個沒有能力的企業是沒有生命力的企業,可以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使企業永遠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
時風正是瞄準這一點,立足企業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了一些機制,將高科技融于農用車這一傳統產業之中,實現了技術與科學的有機結合,開發出各種檔次的產品。
時風成果每天會產生很多,可以說時風天天都在變,就是要"變"。的要素被我們形象地比喻為"三機"和"三鏡",即照相機、攝像機和計算機;顯微鏡、放大鏡和望遠鏡。企業需要計算機的望遠鏡,計算機用于預測將來,望遠鏡用于觀看機遇,只有把握好了"計算機"和"望遠鏡",這樣企業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
是一種機遇,或者說也是一種挑戰。一個企業,如果失去了挑戰未來的勇氣,那么它就失去了發展的潛力、失去了引導市場的能力。時風正是因為認識到了這一點,把領先市場的思想作為產品的一個指導原則,并貫穿始終。
當然,這個不是幾個人或者幾個領導的事情,而是全體員工的共同任務。所以一個企業不僅班子要有思想和成果,而且人人要有新思路、新業績,只有人人堅持,企業才能實現經營。
---時風集團董事長劉義發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