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塑料垃圾污染問題,已成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一場硬仗。”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省新余市副市長陳文華對塑料垃圾污染問題尤為關注,他提出為全力呵護藍天、碧水、凈土,助力美麗中國建設,應警惕微塑料威脅,根治塑料垃圾。
陳文華介紹說,“限塑令”發布10多年來,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塑料垃圾污染問題,但受塑料購物袋價格低廉影響,大部分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在超市購物時,依然會使用一次性購物袋。同時,由于近年來電子商務迅猛發展,快遞、網購、快餐等行業使用的塑料袋數量與日俱增,進一步加劇了塑料垃圾污染問題。
“垃圾分類在我國尚未成熟,每年僅有10%塑料垃圾被回收利用,大部分只能進行焚燒或者填埋。焚燒廢棄塑料會產生大量有毒氣體,對大氣造成污染,填埋又對土壤和水體造成污染。”對此,陳文華呼吁,要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提高人們對塑料污染危害的認識,提高全社會的環境保護意識,提倡并鼓勵提高廢舊塑料包裝物的回收利用率。
陳文華建議,盡快完善升級“限塑令”,明確界定出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回收利用廢舊塑料包裝物的義務和責任,以適應新時代下迅速增長的塑料制品使用量。同時,政府要對塑料包裝物的生產、經營、消費等各個環節,分別制定具體的控制措施和引導政策,嚴格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廢舊塑料包裝物的產量。
“檢驗一項政策的效果,關鍵還是在執行。”陳文華提出,應明確執法主體,切實承擔起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使用的全過程監管執法責任,根本解決執法主體不明確、誰都管誰都管不好的尷尬局面。“要像對待酒駕一樣,通過嚴管重罰倒逼塑料行業轉型升級。特別是要加強對生產塑料制品的小作坊的整治力度。”
陳文華還特別談到,在嚴格控制塑料制品增量的同時,還要在全力減少現有存量上下功夫,目前10%左右的塑料垃圾被回收利用說明我們的資源化回收還有很大的空間。他建議各地積極推廣垃圾分類,為塑料垃圾回收利用打下堅實基礎。同時,政府也應從稅收減免等方面,不斷加大對塑料垃圾回收行業的扶持力度,通過正向引導和強制回收,逐步實現塑料垃圾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
誠然,僅靠行政命令的“限”和“禁”,只是解決塑料垃圾污染的治標之方,而加大科技攻關力度,研究生產推廣易降解塑料產品才是根治這一難題的治本之策。陳文華說,目前,市場上也推出了一些可降解塑料袋、紙袋、無紡布購物袋等,但由于這些袋子一方面成本較高、使用不便等問題,造成推廣起來很難,另一方面污染問題也依然存在。對此,他建議科技部門要加大攻關力度,真正生產出環保、耐用、便利的產品,來替代塑料制品。
來源:浙江省塑料行業協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