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江蘇大豐和甘肅安西大型風電建設項目30萬千瓦風機采購合同的簽訂,國產風機采購規模和單機功率最大的一單合同近日完成,標志著我國風電建設規模化以及設備制造國產化水平取得長足進步。
據了解,江蘇大豐和甘肅安西兩個大型風電項目是國家第三批風電特許權的重點示范項目,總裝機容量30萬千瓦。其中,江蘇大豐項目裝機容量20萬千瓦,甘肅安西項目裝機容量10萬千瓦。兩個項目共有750千瓦機組175臺,1200千瓦機組141臺,計劃2006年投產3萬千瓦,2007年投產15萬千瓦,2008年投產12萬千瓦。中電投集團公司擁有兩個項目的開發權。
為履行投標文件中風機70%本地化的承諾,中電投集團全部選擇了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750千瓦、1200千瓦和1500千瓦國產風機。同時,全部委托中電投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分公司分別負責工程建設和運營管理,以專業化、標準化、規范化、現代化和國際化管理為手段,有效控制工程造價。
在合同簽約儀式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國寶在講話中指出,目前我國風電設備還依賴進口,生產成本過高,是制約風電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風電設備走國產化道路是發展風電的必由之路。去年以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可再生能源法》出臺并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二是成功舉辦了2005北京國際可再生能源大會并發表了《北京宣言》,為推動世界可再生能源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今后,國家發改委將加快研究和制定促進風電發展的優惠政策,大力支持風電設備國產化工作,提高風電技術的自主創新和市場競爭能力,并與有關部門共同推進風電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
據介紹,本次簽訂合同的兩個風電項目有三個亮點,一是其全部設備國產化率達到95%,是目前我國國產化率最高的風電項目,遠高于國內風電項目設備國產化率40%~70%的水平;二是3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是迄今為止我國風電國產設備采購合同中最大的,在此之前,國產風電設備采購單筆合同不過1萬~2萬千瓦;三是項目建設、運營全部實行委托式的專業化管理,建設和運營成本有望在全國風電場建設中保持先進水平。
中電投集團公司透露,按此開發模式,到2010年,由其控股開發的風電項目投產容量將達到100萬千瓦,今后將積極關注城市垃圾發電、農村秸稈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