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實行“分序裝配”生產流程接軌國際
1月4日,記者從沈陽機床集團了解到,去年,沈陽機床產量在全國同行業(yè)遙遙領先,同比增長28%左右,創(chuàng)歷史最高紀錄。沈陽機床產量之所以連續(xù)大幅攀升,主要是因為在全國同行中率先實行了與國際接軌的“分序裝配”流水生產方式。
機床行業(yè)通常采用的是多品種小批量的成組生產方式。隨著發(fā)展速度加快,這種方式已不能滿足產銷量迅速提升的需要,機床集團在全國同行業(yè)中率先引入國際流行的“分序裝配”生產方式。
“分序裝配”實現了人力資源配置的優(yōu)化和效益最大化。過去,幾個人對一臺機床的裝配“一包到底”;現在,一臺機床的裝配分成若干道工序,二三十個人裝配一臺機床,有經驗的技術員工負責總裝工序,而工藝要求、技術含量不高的“前序”則交給普通員工完成。每個員工都從事自己最擅長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中捷機床公司鏜床裝配車間工人姚力成,以前每逢遇到技術含量較高的總裝校精度工序時,就找人幫忙或請假不敢上班。分序后,力大過人的他干起了技術含量較低、但需要一定氣力的尾座工序。從此,姚力成不再缺工,還當上了“序長”。
“分序裝配”實現了作業(yè)標準化和復雜事情簡單化。每道工序的作業(yè)標準都有明確規(guī)定,且都有固定員工操作,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很容易追查責任。此外,各工序并非終身制,車間對員工逐序培養(yǎng),做得好的員工可以升序,使技術門檻大大降低。過去,培養(yǎng)一個熟練技術工人至少需要三至五年;現在,只需三個多月,學徒工就可獨立操作一般工序。47歲的高琴因缺乏一技之長,原來只能當一名電梯工,一個月收入才幾百元。分序后,中捷機床公司鏜床裝配車間將她安排在技術難度小、但需要耐心細致的彎油工序。經過培養(yǎng)鍛煉,高琴彎過的油管美觀耐用,每個月收入已達2000元左右。
“分序裝配”使員工對本序的工作越干越熟練,越干越精,勞動積極性和生產效率得到極大提高。自2002年以來,第一機床廠的機床月產量已從1200多臺攀升至3000多臺。(彭躍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