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云“三十六計走為上”,可事實證明,在現如今的國際貿易摩擦中,這一計謀不太實用。
應對貿易摩擦,幾乎是相對落后的經濟體在走向發達經濟過程中的必修課。“走”就意味著回避,意味著退出本可以占領的國際市場。所幸,湖北省企業在不斷發生的貿易摩擦中走向成熟,紛紛選擇勇敢面對,積極應訴,維護了自身合法權益。
在去年湖北省發生4起反傾銷案件中,除歐盟訴皮鞋反傾銷案外,其他涉案企業都積極應訴,獲得了圓滿結果。
去年12月,美國訴我國金剛石鋸片傾銷案給出初裁意見,宜昌一家鋸業公司因應訴得力,得以享受20%的平均稅率。如果不參加應訴,該企業將被處以161%的懲罰性稅率,這實際上等于美國市場永遠向該企業關上大門。
因應訴而贏得更多機會的還有楚天鋇鹽等企業。2004年,歐盟對中國碳酸鋇生產企業展開反傾銷調查,京山楚天鋇鹽公司充分準備,應訴積極,最后取得了傾銷幅度約為3.47%的終裁結果,這是國內5家碳酸鋇應訴企業中傾銷幅度最低的,從而在對歐盟出口上獲得了更大的競爭優勢。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