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1000首堆十年磨一劍。ap1000首堆拖期是導致核電新機組核準停擺三年最直接原因。2018年4月,國家核安全局頒發《三門核電廠1號機組首次裝料批準書》,并于9月順利投產,已消除后續ap1000項目、國核cap1400示范工程獲批開工的現實障礙(海陽二期、陸豐、遼寧徐大堡等),11月,國核cap1400項目已做好冬季施工預案,釋放出核電重啟強烈信號。
“華龍一號”國貨當自強。“華龍一號”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首堆進展順利,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去年已順利完成穹頂吊裝,當前已處于設備安裝調試階段,海外落戶巴基斯坦卡拉奇的兩臺“華龍一號”同樣進展順利。華龍堆型是在二代改進成熟機型基礎上的進一步改進,不同于ap1000的革新型,改進型的推廣建設可不受示范驗證工程是否建成的限制,有望實行小量有控制的推廣。國家積極推進華龍技術融合,漳州1、2號、惠州1、2號機組、寧德5、6號等機組為“華龍一號”技術在國內發展的第二批目標廠址,有望獲得突破。
一帶一路空間巨大,核電出口漸入佳境。“一帶一路”廣闊的市場空間為能源合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沿線國家64個,許多國家核電仍是空白。根據wna數據,2015-2030年間海外新建核電站在160座左右,約合200gw的新增裝機,按照14元/w的比投資,合計投資約2.8萬億,如我國得到20%的市場份額,預計到2030年我國核電產業出口規模累計將達5億元。和高鐵一樣,核電已然成為代表我國高端裝備制造的靚麗名片。
核電仍具有較大裝機空間,將在十三五后期迎復蘇。目前,我國大部分采用的是壓水堆核電技術,未來ap1000、cap1400、華龍一號等第三代堆型將在中國核電領域占據重要地位。截至2019年1月,我國在運核電機組達到45臺,裝機容量4590萬千瓦,排名世界第三;在建機組11臺,裝機容量1218萬千瓦。三代核電新機組核準已停擺3年,88gw總裝機目標未變,堆積的機組有望在十三五后期批量釋放(每年6-8臺),同時按每年出口2臺機組估計,則每年新增機組可達10臺。按單臺140億測算,市場空間超過1400億,其中設備市場可達800億。
投資建議:近年來核電的不確定性已壓低行業估值,隨著形勢的逐漸明朗,板塊估值將逐漸回升。目前我國能源結構面臨低碳化轉型,我們認為隨著第三代技術得到驗證,核電新一輪發展周期有望到來。建議關注短周期設備、提前布局核廢料處理的相關標的,推薦東方電氣、應流股份、久立特材、江蘇神通、中國核電。
風險提示:
來源:中國銀河證券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