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內萬噸水壓機制造一熱再熱。一重集團、二重集團制造了“升級版”的萬噸水壓機。據說上海和大連也在制造或準備制造萬噸水壓機。人大代表在兩會期間對這種萬噸水壓機制造熱提出質疑。
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二重集團副總工程師陳曉慈3月7日告訴記者,二重、一重最近確實各增加了一臺水壓機。這是因為原來的設備已經運行了幾十年,需要大修,不能讓設備帶病工作。新設備投產后,兩臺可以交換作業。這是生產上的需要。 “一是生產上的需要,一是技術上的需要,所以二重、一重要上水壓機。”
此外,兩企業老的水壓機在設計的時候,由于受當時的技術條件等方面的限制,有不合理的地方,新的設計進行了調整。這是技術上的需要。
陳曉慈說,一重、二重上水壓機,可以。我們是以舊換新,有基本條件。他說,萬噸水壓機主要用來鍛造100噸級以上的鍛件。如果鍛件超過100噸,那就必須上1萬噸的壓機。但是這不僅僅是一臺水壓機的問題。你要出多大的鋼錠,要多少鋼水,要多少熱處理爐?因為一個重機廠實際上就是一個特殊鋼廠。二重廠內的鐵道線就長達41公里。而且重機廠不像一般的冶金企業,一般的冶金企業,最多煉幾種或十幾種鋼。重機廠不一樣,重機廠的鋼種有好幾百。重機廠的鋼廠要具備“點菜”的能力,你要什么鋼材我就給你煉什么鋼材。
“有一臺萬噸水壓機,就得有一個鋼廠給它提供‘糧食’。”
一位重機行業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一重和二重都是具有幾十年生產重型裝備經驗的特大型國有企業,已經掌握了中型裝備生產的成熟技術,并且擁有完善的配套設施。如果其他地方再上萬噸水壓機,從行業的角度看,很可能造成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也認為,萬噸水壓機不是一般的產業性裝備,屬于國家戰略性裝備。現在企業投資雖然屬于企業行為,但是能夠上萬噸水壓機的,只有國有企業。這些企業在地方政府的推動下所上的項目,實際上投資還是國家的。在目前企業投資責任主體不明的情況下,一旦投資決策出現失誤,后果還是要由國家來承擔。 陳曉慈認為,新建萬噸水壓機,會產生很多問題。如果是首次建造一臺萬噸水壓機,那么技術是否掌握,工藝懂不懂?產品市場在哪里?建一個萬噸水壓機,需要很多配套設施,需要配電力以及增加火車運力等。同時,與之配套的鋼廠有廢渣,鑄造也有廢渣,那些固體污染物怎樣處置?
“這就好比騎摩托車。一個會騎自行車的人,換一臺摩托車,可能問題不大,因為交通規則他懂,平衡他也可以,只是把裝備換一換,然后他可以跑得更快,行得更遠。但是,如果讓一個從未騎過自行車的人騎一輛摩托車,將很可能是一場災難。” 一個城市或國家在發展初期需要重化工業。但是,對個別已經走完了工業化路子的城市,就沒必要強化其重型裝備制造能力了。為啥首鋼要搬遷?就是這個道理。 重型裝備制造業或重裝行業有一個特點,就是企業的建立和發展要考慮產業的布局和匹配、產出總量和產品對象。目前的布局是東北、四川和東部各有一家企業。陳曉慈說,經過幾十年的磨合,重裝行業已經形成了一種布局上的平衡。工業布局并不需要一個幾何對稱。我們的工業,需要這種裝備的地域就在東北、東部和西南。當初所以要在西南建一個二重,就是因為三線建設的重點在西南。如果再在其他的地方布局,那么原有的平衡就會被打破。
對于重型裝備市場可能闖入的新的競爭者,一重集團認為其不具備競爭優勢。一位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一重雖然不占有地域優勢,但產品的科技含量高,核電設備國內獨家生產。一重不僅是國內首臺萬噸水壓機的制造者,而且其最新研制的15000噸水壓機也完全屬于自主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在降低生產成本方面,一重10年前就在大連建造了大型產品組裝基地,擁有自己的碼頭。而且,隨著企業改革的進行,企業辦社會的職能正在逐漸剝離。在產品開發方面,還得到了國家國債資金的支持。經過改組的一重集團,完全可以輕裝前進。
陳曉慈對記者說,重機行業經歷前幾年的低谷以后,目前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以二重來說,最近3年企業平均發展速度達到50%以上。但是在中國已經加入世貿組織的情況下,國內的裝備制造業面臨韓國、日本、德國、美國、俄羅斯以及法國等許多工業強國的挑戰。他們要分割全球市場,包括中國市場。如果我們以增加投入然后增加一個生產基地出來,那么這個市場就會更加無序。如果我們自己在家里已經打起來了,這將是國家所不愿意看到的。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