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銷量連續19年保持全國第一的江蘇儀征雙環活塞環有限公司日前提出了“十一五”發展目標:到2010年,公司年銷售額將達10億元,力爭在“十一五”末將雙環公司建成國內最大的活塞環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并進入活塞環行業世界五強。
創建國際化企業
活塞環產品既屬技術密集型產品又屬勞動密集型產品,在當今環保、節能要求日益趨高的形勢下,一批生產規模小、技術檔次低的生產企業肯定會被市場淘汰。如何把企業盡快做大做強,形成規模生產是雙環活塞環公司領導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儀征雙環活塞環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映雪認為,要把企業做大做強,就必須創建國際化企業,把走國際化之路放在公司發展的重要地位,樹立全員國際化思想,積極引進國外資金,加強國際合作,培養一批國際化的技術、營銷人才,進一步擴大國外主機的配套份額。
為創建國際化企業,儀征雙環公司1995年引進美國亞新科工業技術公司2.5億元資金后,解決了企業技改投入乏力的瓶頸。去年,該公司又吸引了美國亞新科公司和日本活塞環公司兩家大公司的“眼球”,雙方簽訂了投資協議,三個項目投資額達6000多萬美元。據了解,投資2200萬美元成立的凸輪軸公司,已于2005年開工建設,產品主要為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配套;與日本活塞環公司合作的鋼質鋼帶環項目,投資額達2970萬美元,已于去年秋季建成投運。投資1200萬美元的儀征亞新科鑄造有限公司,全套引進了美國應達變頻爐、白俄羅斯造型機、德國混砂機等先進設備,將年產1.5億片活塞環毛坯,建成符合日本、韓國、歐美和中國標準的汽車發動機鑄件生產基地。
吳映雪認為,目前,隨著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國轉移,新一輪的全球采購、模塊化供貨等也給儀征雙環公司帶來了新的機遇。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低,再加上儀征雙環公司的高品質產品和合理的價格,一定會使雙環產品具有很高的市場競爭力。
據悉,目前儀征雙環的產品已經成功為韓國斗山、日本npr、日野、小松、輝門等7家國際主機廠配套,并順利通過了美國康明斯、卡特彼勒、標志雪鐵龍等國外主機廠的審核,拿到了標志雪鐵龍主機廠的訂單。2006年,儀征雙環公司將實現外銷收入3000多萬元,并進一步加大車柴環和微型車環的外銷比例,實現對美國康明斯、韓國斗山兩家公司的批量供貨。
實施技術創新在核心技術上尋求突破
吳映雪認為,發動機是汽車的心臟,活塞環等摩擦(副)又是發動機的心臟,因此活塞環的性能直接影響著內燃機、車用發動機的未來發展,誰擁有了核心技術,誰就擁有了未來。為創建國際化企業,儀征雙環每年把銷售收入5%以上的資金用于技術創新,并采取了以下措施。
———在研發手段及技術改造上舍得大投入。自2000年以來,公司先后投入技改資金1.5億元,分別用于引進美國變頻爐,日本的梯面磨床、成形磨床、端面磨床等,添置了熱處理生產線、鍍鉻自動生產線,購置了直讀光譜儀、紅外碳硫分析儀、離子色譜儀、鍍層測厚儀等40多種活塞環專用檢測儀器,為提高產品檔次奠定了基礎。
———建立活塞環發動機臺架試驗室和摩擦、磨損試驗室。吳映雪認為,技術創新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須走在別人的前面,站在技術的前沿,掌握國際活塞環的發展方向。幾年前,公司就建立起了活塞環行業中第一個發動機臺架試驗室和摩擦、磨損試驗室。它對研究活塞環技術參數,進行活塞環材料開發,提高發動機的可靠性與使用性都有重要意義。去年公司又投資近1000萬元,興建了車用發動機臺架試驗室,進一步掌握第一手活塞環材料、性能、技術等方面的參數,對公司自主研發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加強產、學、研合作。公司立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研發,在建立起自己的省級技術中心的同時,非常重視與國內外名校和著名科研機構的合作。他們不但與加拿大先導國際技術公司、德國gtv公司、日本npr公司有著良好的協作關系,還與我國清華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津大學、江蘇大學、合肥工大、上海內燃機研究所等單位建立了長期的技術交流與合作關系,定向選題,聯手攻關,共同研發新品。公司還聘請了多位國內外專家作為公司技術咨詢委員會委員,定期對相關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對生產現場的工藝技術難題進行指導,對解決關鍵技術、疑難問題提供了技術支持。公司每年開發的新產品達250個以上,為公司新增產值1億元。
———實施與主機廠同步的開發戰略。公司通過讓工程技術人員作為主機企業客座工程師,使其主動參與主機廠的老產品改造和新產品開發,和主機廠的技術人員一起對產品的材料、結構及表面處理進行分析、研究,共同研討發動機在高轉速、高功率、高壽命、低油耗、低排放和輕量化等不同情況下,對活塞環的可能會出現的不同要求,從而及時進行活塞環新材料、新結構及新型表面處理的研發。
———對工藝技術進行創新。工藝技術的創新是技術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司已成功將滲陶、噴陶、噴鉬、pvd、cvd、氮化、復合鍍、等離子噴涂等一系列最先進的表面處理新工藝成功應用于產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堅持發展主業千方百計滿足用戶需要
吳映雪認為,要使儀征雙環成為植根于中國的國際化企業,就必須堅持發展活塞環主業,千方百計滿足用戶需要。
儀征雙環活塞環公司的前身是1976年成立的農機廠。30年來,儀征雙環始終鎖定活塞環這個主導產品,堅持主業發展不動搖。企業逐漸實現了三個轉變,即產品從單純生產農機環向車用柴油機環、轎車微型車環、工礦環等綜合性用環轉變;品質由低檔次向高檔次轉變;材質由單一化向系列化轉變。在儀征雙環公司,企業重組、技改投入、人才引進、跨國資本運作,無不圍繞著“環”進行。在儀征雙環公司,小到耳環、大到呼啦圈的2500多種規格的活塞環都可看到。德國、日本等世界行業龍頭的先進技術都在儀征雙環公司得到運用。年產1.5億片的巨大制造能力和技術裝備,決定了儀征雙環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25%,覆蓋面達80%,主機市場配套面達90%,產品出口到美國、日本、韓國等23個國家和地區。
吳映雪認為,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求企業能夠隨時滿足市場新需求,雙環公司已建立起面向國際新產品的“快速反應”機制,通過遍布全國的信息觀測點源源不斷地將市場需求信息反饋回來,公司產品設計部門根據需求不斷設計、開發和完善新產品,以新產品贏得新市場。僅2005年,雙環公司就投入技改資金4000多萬元,開發新產品254個。目前雙環公司每年新品產值達2億多元,科技進步對公司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由于新產品源源不斷問世,雙環公司形成了多系列多品種的產品格局,產品覆蓋商用車、高中低檔乘用車、農業機械、工程機械、工礦機械等多種車型,市場份額不斷擴大。“買環只買儀征‘雙環牌’”,成為用戶的心聲。
儀征雙環圍繞“精益企業”戰略,廣泛開展亞新科運營系統工作,深入推行精益生產方式、tpm和6西格瑪管理及ie(工業工程)等一系列管理活動,不斷改進現場管理,提高產品質量。雙環公司還投資1000多萬元,從美國四班公司引進了計算機輔助管理信息系統(mis),并把它運用于財務、銷售、采購和生產管理等方面,及時了解每一個客戶的資金回籠情況和銷售狀態,控制應收賬款,進行細致的成本分析,以尋求降本增效的途徑。
吳映雪最后認為,經過儀征雙環公司員工的共同努力,創建國際化企業,躋身世界同行五強的目標是一定可以實現的。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