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工智能的發展成為人們最關注的話題。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受邀做客中國之聲特別節目《我的兩會》,暢談新型基礎設施人工智能,對人工智能的研究以及未來充滿了信心,表示未來將屬于掌握人工智能的新人類。
作為科創企業的董事長,劉慶峰在近幾年的大會上已經成為人工智能的代言人,似乎隨時隨地都能夠掏出一個智能設備向其他人講解人工智能。這次做客《我的兩會》也不例外。根據《中國之聲》官方微博,在節目開始前,劉慶峰便頗為興奮的向記者展示了科大訊飛致敬大會記者的訊飛智能錄音筆:錄音的同時可以一秒精準轉化成文字。
在節目中,劉慶峰對此也做了進一步的闡釋,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將來可以讓聽障群體看得見廣播。而這只是人工智能的一個應用,未來其能夠結合的場景還有很多。但想要在人工智能上有所成就,劉慶峰坦言,人工智能的發展需要做大量基礎研究創新,否則,很可能五年十年以后,在這個賽道上我們便可能被淘汰掉。具體到企業上,劉慶峰表示,如果你是踏踏實實做應用,頂天立地往下做,十年二十年之后,一定會有巨大的成功;如果想玩概念,只是短期圈錢,可能兩三年以后,它就會退出去,泡沫就破滅了。
也正是憑借著這種“踏實”,科大訊飛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技術的廣度和深度上都有突破。在廣度上,除了本次大會上為媒體提供語音轉寫文字進行技術支持外,科大訊飛還攜手華為手機進行合作,用戶可以借助華為語音助手享受多重便捷體驗。在技術延伸上科大訊飛也有了長足的進步,以“聲音復刻”技術為例。近期引發熱烈討論,能夠完美復制央視知名主持人白巖松老師聲音的大會ai記者助理機器人“小白”,便是科大訊飛在技術上取得的新成果。
談及人工智能的發展以及未來,劉慶峰直言,人工智能的發展,絕不僅是單個企業和單個科研人員的事情,而是一個整體的社會系統工程,它是需要社會整個管理機制的改進,甚至說整個社會的社保和法律體系的同步匹配,包括未來的倫理和人文。目前,國家對人工智能的發展也可謂高度重視,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很多內容便對人工智能的應用起到重大利好的作用,比如電費下降10%,再比如說寬帶費用下降15%。國家展示出了推動人工智能的決心和與時俱進的態度。在這種背景下,人工智能的未來無疑充滿了希望,擁有著無限的可能。當然,人工智能也并非是萬能的,劉慶峰在訪談中表示,人工智能雖然強大,但它并不能取代人類的創意和情感。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