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研發的國內首條汽車尾氣凈化器生產線,日前通過上海市科委主持的專家驗收。
據《新民晚報》13日報道,汽車尾氣是現代城市的主要大氣污染源,要剪除"黑尾巴",主要依靠安裝含催化劑的三元凈化器,讓有害氣體變成適合排入大氣的氣體。
目前我國每年需配套各種類型的尾氣凈化器近2000萬套。由于國內缺乏相關技術和裝備,凈化器大多從國外直接進口,或是從國外引進生產設備在本土生產。而一套進口凈化器生產線總價高達四五千萬元,大大增加了生產企業的制造成本。
2003年,上海市科委的重點攻關項目"捆綁式三元催化凈化器自動化生產線關鍵技術與裝備的開發"正式啟動。項目由上海交通大學聯合上海聯能機電有限公司和上海佛吉亞紅湖排氣系統有限公司,按照"院校牽頭進行技術攻關,企業聯合進行制造、生產和示范應用"的產學研模式共同完成。
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劉成良教授告訴記者,這套生產線由8大機組構成,生產過程融合了20多項工藝、上百個動作,開發總成本僅為500萬元,試運轉近半年已為試用單位創造產值3000多萬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