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國車市遭遇28年來首次負增長,整體產銷量有所下滑,但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9.9%和61.7%。不可否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得益于補貼政策的扶持。在2019年補貼退坡乃至2020年補貼全面退出后,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如何發展?
2018年2月,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增程式混動產品是補貼退坡后新能源汽車走向市場化的最佳技術路線,是建設汽車強國的利器,應大力發展增程式電動汽車?!?/p>
2019年1月12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9)全球零排放與全面電動化大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在《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主題演講中表示,“2017年以來,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呈快速增長趨勢,應及時推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向增程式混合動力發展,推廣應用內燃機領域新技術,促進內燃機與電驅動技術的融合,在帶動產能轉換的同時,使排放降到最低,有效支撐產業轉型升級?!?/p>
2018年12月10日,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簡稱《規定》),并于今年初正式施行?!兑幎ā诽岢觥叭加推囃顿Y項目是指以發動機提供驅動動力的汽車投資項目(含替代燃料汽車),包括傳統燃油汽車、普通混合動力汽車,以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等投資項目。純電動汽車投資項目是指以電動機提供驅動動力的汽車投資項目,包括純電動汽車(含增程式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投資項目”,將增程式電動汽車劃為純電動汽車投資項目。
可以看出,增程式混動技術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技術路線。
?增程式混動技術的優勢與難點同樣明顯
什么是增程式電動汽車?現行國家標準《電動汽車術語》gb/t 19596-2017將增程式電動汽車(range extended electric vehicle;reev)定義為:一種在純電動模式下可以達到其所有的動力性能,而當車載可充電儲能系統無法滿足續航里程要求時,打開車載輔助供電裝置為動力系統提供電能,以延長續航里程的電動汽車,且該車載輔助供電裝置與驅動系統沒有傳動軸(帶)等傳動連接。
增程式電動車,內部只有一套電力驅動系統,包括電機、控制電路、電池。電動機直接驅動車輪,發動機則用來于驅動發電機給電池進行充電。因為發動機并不直接驅動車輪,因此也不需要變速器。這相當于在普通的電動車上裝載了一臺汽油/柴油發電機。
增程式電動車的優點是具有較長的續駛里程,僅憑純電模式也能滿足短途使用需要。在電池電量消耗到一定數值時,自帶的內燃機啟動,給動力電池充電。依靠內燃機發電,增程式電動車完全可以行駛和傳統汽車一樣的續駛里程。但是在高速路況下,傳統汽車發動機直接驅動車輪,可以一直工作在最佳工作模式,而增程式混合動力多了一個能量轉換過程,油耗反而偏高。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電動汽車分會秘書長、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田光宇介紹,由于目前電池價格還偏高,而增程式電動汽車由于所需的電池比純電動汽車要小,在電池上可以節省不少成本。且成熟的小型發動機價格不高,因此增程式汽車的成本并不會比同級別的純電動汽車高。在補貼退坡甚至補貼取消之后,增程式電動汽車的優勢將更加突出。
增程式混動技術的難點在于能量管理。增程式混動系統擁有兩個車載能量源和多種工作模式,能量管理的難點有三個:車輛未來需求功率未知、車輛行駛的精確距離未知、駕駛風格對燃油經濟性影響較大。這需要車企研發出一套智能能量管理系統,實現工況識別、自適應控制和駕駛意圖識別,讓發動機在各種路況下都能處于最佳工作效率。
?增程式汽車的市場需求將爆發
近日,“新能源汽車品牌發展戰略論壇暨串聯式混動升級應用研討”會,在山東省德州市召開,本次論壇由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德州市政府聯合指導,品牌中國規劃院主辦,旨在促進增程式混動技術產業化、品牌化、國際化發展,并倡導增程式混動技術發展。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榮譽理事長付于武在研討會上表示,“發展增程式混合動力技術正當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未來會有三個重要的發展時刻:一是2020年前后,增程式混合動力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因為史上最嚴格的法規《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簡稱‘雙積分’辦法),明確乘用車企業將按照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與新能源汽車比重積分來評價,‘雙積分’辦法自2018年4月1日起施行,從2019年度開始設定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2020年車企新車平均油耗要降到百公里5l,到2025年降到百公里4l,2030年降到3.2l百公里。如果我們的車企沒有混合動力技術產品的支持,要達到法規的要求將非常困難。二是2025年我們的純電動汽車的電池技術可能會迎來重大突破;三是2030年燃料電池技術將迎來重大突破?!?/p>
付于武強調,不管新能源技術怎么突破,電動化的轉型都將是多條技術路線并行疊加。毫無疑問,在“雙積分”政策正式實施和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的情況下,發展混合動力是眼下車企最應該做的事情,誰在這條路上先走一步,在市場上經受住大批量交付的考驗,誰就能搶占先機。目前吉利、長安、一汽、東風等車企都瞄向了這條技術路線。
富路集團董事長、麗馳汽車創始人陸付軍在研討會中表示:“麗馳汽車的增程式混動技術自研發至今已在低速電動汽車上推廣了40000余輛。麗馳汽車自主研發了bms電池管理系統、電機控制器、整車vcu、雙電機四驅控制器等核心部件,并在增程式系統集成技術上實現了重大突破?!?/p>
據悉,富路集團的規劃是將增程式混合動力技術從低速產品的應用逐步延伸到新能源商用車及乘用車領域,到2025年實現年產銷100萬輛,力爭成為中國國民增程式混動的第一品牌。
陸付軍同時表示,受補貼退坡影響,特別是在純電動汽車充電困難、里程焦慮、購買成本高的核心痛點更加突出的情況下,純電動汽車現在的車型和價格成為高補貼下的“偽需求”,新能源汽車未來的出路必然以需求為導向,讓市場做主,走向增程式電動汽車品類。
來源:中國汽車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