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專家委資深專家魏安力放了一記重炮!
補貼新政遲遲未落地,退坡幅度眾說紛紜,部分新能源從業者的神經脆弱而敏感。恰在此時,魏安力指出:“把純電動汽車稱為新能源汽車,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提法,是學術、科學界的犯罪!”
在這個節骨眼上,魏安力此言一出,等于扔出了一顆重磅炸彈,或將對純電動車未來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補貼之殤
補貼推動下,大干快上純電動汽車的風潮席卷全國,造成巨大浪費。
補貼之下,新能源車銷量逆市大漲,純電動汽車一家獨大。乘聯會數據顯示,2019年1月乘用車銷量為202.0萬輛,同比增幅為-16.6%。其中,新能源車銷量為9.1萬輛,同比增幅為183.5%,成領漲乘用車大盤的唯一動能。新能源車中,純電動汽車銷量為7.2萬輛,銷量比重高達79.1%,成為新能源車的“最佳代言人”。雖然補貼門檻一再提高,但部分企業仍在大幅提升純電動汽車的技術指標,以期待拿到更多補貼,全然不顧市場接受程度如何。換言之,補貼直接導致純電動汽車畸形發展。
盡管補貼逐年退坡,但部分地區發展純電動汽車的熱情絲毫未減。魏安力告知《選車網》:“春節后,我去看了幾個制造純電動汽車的工廠,看完之后真是心疼,工廠建設的現代化程度非常高,我很難想象,如果中美貿易談判以后補貼去掉,或者2020年補貼完全退坡,這些工廠現在沒拿到資質,沒獲得許可證,卻還在亢奮地投資建設,一個小小的城市,純電動汽車的規劃產能就高達80萬輛,多可怕……”
在魏安力看來,把純電動汽車當作新能源車發展,造成浪費數額之大觸目驚心。據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估算:2009~2017年,中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直接投資(補貼)超過3200億元,累計減免購置稅額等700億元,總投入高達3900億元。魏安力表示:“3900億只是政府補貼,天使投資,企業投資,地方政府投資累計已經達到上萬億人民幣,錢投進去了,一線工人還在拼命地干,技術部門還在亢奮地研究,明天怎么辦?這筆賬怎么銷?責任誰來承擔?”
這一切的一切,皆因為某些人指鹿為馬——把純電動汽車稱為新能源汽車誤導了決策層。
一記重炮
“不要把純電動汽車稱之為新能源車,禁售燃油車不可行,純電動汽車零排放、無污染是謬論!”魏安力明確表示。
在電動汽車補貼新政遲遲未落地,不少人寢食難安之際,魏安力的說法無疑給了他們一記重炮,某些人或許連北都找不著了。
魏安力認為,把純電動汽車稱之為新能源車這個提法不科學、不公平、對于產業發展,經濟發展是一種巨大的誤導。他指出:“首先,第一臺電動汽車誕生于1834年,比1886年成立的奔馳汽車廠、戴姆勒汽車廠還早50年。如果把電力稱之為新能源,那么我們人類的舊能源是什么呢?所以我多次強調要終止新能源車這個稱謂,就叫電動汽車。其次,把新能源的稱謂賦予汽車,使汽車有了獨占性,這不公平。第三,把電動汽車作為新能源車來推廣,已經對我們汽車工業發展,對未來能源認識產生了誤導,甚至可能對經濟建設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在魏安力看來,彎道超車就是一種盲從,事實證明是非常錯誤的。
針對近年來部分業內人士提出禁售燃油車的說法,魏安力認為,這毫無科學道理,也不符合實際情況,堅決不可行。他表示:“我無法想象離開內燃機人類怎么生活。首先,前段時間中印兩軍對峙,如果大家都用電動車,一旦沒電了,難不成雙方還要商量好,先回家充電然后繼續對峙?其次,內燃機廣泛應用于船舶、鐵路、陸路等諸多領域。以與老百姓生活最為緊密的陸路貨運為例,商用車基本要求是多拉快跑,你給貨車裝十噸電池,它怎么多拉貨?純電動貨車跑公里停下來充電12小時,又何談快跑?”在魏安力看來,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盲目提“禁燃”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電動汽車零排放是謬論。魏安力指出:“我們全人類的能源有六種,分別是水、火、核、風、太陽能、地熱。中國75%是燒煤發出的火電,在這個前提下,電動車的電哪兒來的?講零排放,要看從礦井到車輪全生命周期的排放體系,不能看到電動汽車沒有排氣管就說它是零排放,此其一。其二,傳統汽車和電動汽車同時報廢,前者壓成一個團煉鋼去了,后者的動力電池自然降解需要一萬年,有些材料產生的污染跟核廢料有一拼,必須要專業機構拆解報廢。所以我非常贊同工信部出臺的動力電池追溯和回收機制,因為這是在對子孫后代負責,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
魏安力的觀點很清楚,火力發電不是清潔能源,動力電池報廢監管不到位也可能引發嚴重污染,零排放、新能源的“標簽”不能貼在電動汽車上。同樣,早在2016年泰達論壇開幕前夕,原機械工業部部長何光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電動汽車就應該叫電動汽車,不要把它叫成新能源汽車,現在業內把新能源汽車等同于電動車的說法我認為是不科學的。”
然而,正確的聲量始終太小,補貼的誘惑過于強大,頭腦發熱的人們一窩蜂地殺入電動汽車領域。而今補貼大潮退去,很多人或將會被擱淺在沙灘上。
和諧發展
雖然魏安力并不贊同電動汽車“代言”新能源車。但他對于近年來動力電池的發展成果非常認可。
魏安力表示:“中國搞了這么多年電動汽車,在動力電池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應該給與肯定,這為今后增程式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魏安力看來,電動汽車不能代表新能源車,新能源這個提法既不科學也不合理。從動力層面看,今后傳統燃油車、增程式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四大類產品將會平行、交替、互補、和諧發展。
來源: 蓋世大v說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