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多年來挹注大量經費、人力投入研發后,臺灣塑料機械業者漸有能力掌握鎖模力二百噸以下全電式射出機種的開發,臺中精機、震雄、群基等多家大廠,今年起不約而同將尋求從計算機控制器、驅動器、荷重元等重要零組件自制,或與關鍵零組件供貨商策略合作,壓低零件進貨價格,以降低在本土制造的成本,全面反攻長期遭日商盤踞的全電式射出機市場。
二○○六年臺北國際塑橡膠工業展昨天開展,臺灣多家大廠爭相展出全電式射出機種,臺中精機總經理黃明和認為,臺灣本土全電式射出機種要與日本機競爭,真正大量生產,關鍵在于臺灣機與日本機的價差能否繼續擴大。
目前五十至一百噸級的全電機,臺灣機較日本機便宜二至三成,尚具備一定競爭優勢;但二百噸級機種,臺灣機則只低廉約一○%至一五%,在價格誘因不足下,多數用戶會傾向采購日本機,造成臺灣業者即使有能力制造,但要去化卻相當不易。
鑒于此,臺中精機繼計算機控制器及應用軟件都自主開發與編寫后,接下來還要投入驅動器的開發,訂出的目標是在未來三年內,把現約五○%的自制率提高至八○%左右,俾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厚植與日本機種競爭的本錢。
震雄機械總經理謝臺雄也認同黃明和的看法。他指出,過去震雄受制于日商發那科全電機種具備的荷重元零組件專利,曾研發出數款全電機種,卻一直無法真正量產,如今該荷重元專利已被正雄破解,并開始自制,且連控制器與軟件都準備自己研發與編寫,應有能力逐步打開市場,與日本機一較長短。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