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的兩會正在進行中,兩會的召開使得世界再一次把目光聚焦中國,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對今年生態環境問題,做出了相應的報告。
再談“一刀切”問題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企業作為污染防治主體,必須依法履行環保責任。改革創新環境治理方式,對企業既依法依規監管,又重視合理訴求、加強幫扶指導,對需要達標整改的給予合理過渡期,避免處置措施簡單粗暴、一關了之。企業有內在動力和外部壓力,污染防治一定能取得更大成效。
在全國政協新聞發布會,郭為民就環保治理中關于“一刀切”的問題也作出了正面的回應。
在答記者問中,郭為民表示,對于部分地方為了應付督查而出現的“一刀切”問題,是開展環保督查“回頭看”時的重點排查對象,國家既查當地政府不作為,也查亂作為。
同時,為了扎實落實生態問題,主管部門正進一步深化推進“放管服”改革,簡政放權,對企業需求給與及時幫助。
了解政策,提前布局
一、2019年政策取向
2019年將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主要污染排放量繼續下降,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左右;同時繼續聚焦藍天保衛戰等重點任務,精準發力,持續改善生態環境。
二、2019年政府工作任務
因地制宜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廁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建設美麗鄉村。長江經濟帶發展堅持上中下游協同,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經濟帶。大力發展藍色經濟,保護海洋環境,建設海洋強國。鞏固擴大藍天保衛戰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加快火電、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重污染行業達標排放改造。
環保之風從未停歇,企業發展園區化;現有化工園區全面整治;塑企等再生企業環保不達標取締、關停,各地對于環境污染治理政策愈發嚴格。
結語:
從根本意義上來說,環保執法者與污染企業之間并非是對立關系,因為環保執法的過程是治理污染的過程,同樣也是宣傳環保法律法規標準的過程;既是協助企業進行綠色發展的過程,又是服務引導企業轉型升級的過程。
來源:慧聰塑料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