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06年,由于活塞行業受到了主要原材料大幅度漲價、行業競爭激烈等因素的影響,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國內活塞產品將在今年內出現全線上漲的態勢,導致活塞產品價格上漲形成的硬約束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主要原材料大幅度漲價。自3月26日起,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決定將汽油和柴油出廠價格每噸分別提高300元和200元;另外,自2005年四季度以來,伴隨著全球經濟的表現好于預期,主要有色金屬和貴金屬價格再度大幅上漲。金屬銅、鋅和鉛的價格均創出歷史新高,鋁和黃金價格也創出了十多年的新高點。全球有色金屬消費增長仍可望保持較高水平。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國活塞企業的主材鋁錠每噸價格從2005年2月的1.671萬元,飆升至今年2月的2.1萬元,漲幅達30%,銅的價格也每噸上漲了50%左右。由于受主要原材料漲價的影響,一些中小型活塞企業今年前兩三個月支出的主要原材料采購資金瘋狂上升,將本來就十分微薄的利潤吞噬殆盡。面對原材料價格爆漲的趨勢,連行業中具有較大規模的企業也感到有些力不從心。而據有關專家稱,至少在2006年有色金屬價格仍將會居高不下。這對活塞企業乃至整個行業來說,無疑更是雪上加霜。
競爭愈演愈烈,利潤水平探底。隨著全球的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近年來,各活塞企業一直飽受三方“擠壓”之苦:一是與國外同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如馬勒等國外著名的跨國公司在中國已成立了3家合資、獨資公司,并利用技術和品牌上的優勢,與國內活塞企業同臺競爭。二是我們國內的主要活塞企業,為了爭奪市場份額,搞同質化競爭,利用規模上的優勢打“價格戰”。三是一些主機廠和經銷商為了自身競爭的需要,在質量上提出更嚴、更高的要求,年年要求降低活塞銷價。競爭的加劇,導致活塞企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
規模能力受到限制。在面臨空前的成本和市場壓力情況下,活塞企業要想求得生存和發展,惟有擴大產能和規模,實現規模經濟和規模效益。而目前全國大小活塞廠家有120多家,其中年產銷10萬只、銷售收入上500萬元的卻不到30家。大多數活塞企業因為生產規模受限而無法實現規模經濟和規模效益,依靠落后的設備拼人力拼時間。因此,產能和規模的問題,已嚴重威脅并成為制約活塞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主要“瓶頸”。
產品升級和結構調整導致成本增加。隨著國ⅲ、國ⅳ標準在全國的逐步實施,行業和市場對活塞產品的安全、環保、節能等要求越來越高,而活塞企業產品升級和結構調整在即,無疑又從根本上增加了活塞企業對產品科技含量的投入,導致成本增加,利潤將進一步攤薄。
因此,在上述因素影響下,極度低迷的行業純利潤已經讓整個活塞產業危機重重,資金鏈緊繃,活塞產品價格如果不及時出現反彈,將會危及整個行業的命運。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