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兩會上,人工智能(ai)的元素再次讓人耳目一新。據了解,新華社推出的“全球首個ai合成女主播”在兩會報道中正式上崗。同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要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人工智能發展態勢喜人,人工智能企業在人臉識別、語音識別、安防監控、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人工智能應用領域處于國際前列。”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商學院校長陳曉紅這樣告訴經濟網、《經濟》雜志記者。
然而,目前人工智能發展尚面臨巨大瓶頸和困難。人工智能發展的底層構架核心在于算法、算力和數據;算法已取得突破性進展,但是在算力和數據層面仍遭遇巨大挑戰。最典型的就是計算資源昂貴、數據壟斷以及數據隱私得不到保護,使得人工智能往往成為寡頭游戲,嚴重制約了人工智能發展。因此,必須解決數據隱私問題,實現數據確權,形成基于區塊鏈的數據交易平臺,才能推動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
陳曉紅認為,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結合形成的去中心化云計算將成為下一代it基礎設施。隨著區塊鏈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齊驅并進,有必要及早關注兩者融合的重大機遇。一方面,區塊鏈技術為人工智能提供有效的算力匯聚支持,通過調用全球閑置算力,實現算力共享,從而極大降低算力成本;另一方面,區塊鏈技術為人工智能提供充足的數據支持,通過智能合約技術實現數據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離,并且不可篡改,在保護數據隱私的前提下實現數據自由流通,極大降低數據獲取成本。因此,借助于區塊鏈技術構建分布式人工智能云平臺,不僅降低人工智能算力成本,同時解決數據壟斷及數據隱私保護問題,幫助人工智能企業降低創業門檻,推動人工智能發展。
來源:晶報數字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