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廣泛應用于提高機械、石油化工、食品醫藥等設備零配件耐蝕、耐磨性能的非晶鍍金屬材料處理新工藝,日前在河北深州市非晶鍍廠研制成功,并取得了國家技術專利。
近年來,隨著我國機械裝備的現代化,對所需零部件的質量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對此,有著十多年從事非晶鍍材料處理技術研制和生產的河北深州市非晶鍍廠,依靠自身科研實力,開發成功非晶鍍合金材料處理新工藝。該工藝性能優越,所處理的金屬材料具有優異的耐蝕、耐磨等物理性能,滿足了機械零配件特殊性能的要求。
據該廠科研中心科技人員介紹,非晶鍍金屬材料處理新工藝其特點是:通過化學催化反應在金屬表面沉積一層非晶態物質。由于施鍍過程中不需要電流,鍍件不同形狀的部位沉積層均勻,鍍層厚度又可通過反應液的時間、溫度、濃度來嚴格控制,因而有著很好的仿形性,避免了施鍍高工件加厚鍍層面的反復磨削。由于該技術是經過化學反應沉積鍍層呈現非晶狀態,使其更具備優良的耐蝕腐、耐磨擦和避光、避磁等物理性能。其經過處理的施鍍零部件結合力強度可達28~42㎏f∕㎜2,硬度熱處理后ni-p鍍層為hv1000-1100;耐磨系數在無潤滑的條件下對鋼的摩擦系數為0.38,且對鹽酸、硫酸等物質的耐蝕性能優于不銹鋼材料。因此,應用此工藝可以用普通碳鋼代替不銹鋼和合金鋼,甚至替代鈦合金,與電鍍工藝相比,不但節能降耗,降低成本,而且避免了環境污染。
據了解,非晶鍍金屬材料處理新工藝可普遍用于對鋼、鐵、銅、鋁零部件及其他鑄件施鍍。日前,該廠已建成一條年處理能力達40000平方米生產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