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3月8日電 題:廣西柳州電氣設備“內科醫生”27年堅守:愿惹一身“油氣”
作者 朱柳融
“電氣設備的油好比人體的血液,電氣試驗員好比給它們看病的‘內科醫生’,以保證供電安全。”南方電網廣西柳州供電局電氣試驗作業師黃靜英表示,“我干了27年,明年退休還真舍不得”。
3月8日“三八”婦女節,柳州市春雨綿綿,好似天漏了一般。“我們變電管理一所要負責30多座變電站,其中最大的一座為kv。”49歲的黃靜英介紹,雨天不適宜對變電站內電氣設備進行“體檢”,因為濕度大會影響結果。
1992年,畢業于武漢水利電力學院(后并入武漢大學)應用化學專業的黃靜英,被分配到柳州供電局檢修工區油務班,投身電氣設備用油的管理、監督和維護工作。
黃靜英在變壓器上作業。受訪者供圖
由于機構改革,2003年該局油氣試驗和高壓試驗合并到試驗班。面對此前幾乎空白的高壓試驗技術,黃靜英一邊自學,虛心向師傅請教,一邊結合實際操作,很快成為油氣試驗和高壓試驗兼優的技術人才。
“電力用油猶如充油設備的‘血液’,‘血液’的各項指標是否合格直接關系到電力生產的安全運行。”黃靜英說,他們要定期給變電站內充油電氣設備的健康狀況做“體檢”,這是一門要耐得住性子的技術,只有具備高超的技能和豐富的經驗,才能做到準確判斷。
柳州供電局管轄的kv沙塘站,是“西電東送”的重要通道,設備安全運行尤為重要。但因設備多且老舊,沙塘站一直是黃靜英最為關注的對象。
在2009年,黃靜英沙塘站取油樣進行對比后發現,該變電站氫氣異常增長。氫氣是可燃氣體,如若一直超標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為了查明其中原因,黃靜英持續不斷地追蹤。最后通過真空過濾后的多次檢測,氫氣含量穩定不再增長,才消除隱患。
柳州供電局變電管理一所電氣試驗班有15人,其中女員工5人。因要經常取油樣,難免會染上油漬,“滿臉油污像,細瞅一朵花”,有人用這句話形容電氣試驗員。
擁有本科學歷,技術過硬,曾有機會調到管理崗位,但黃靜英表示:“我愿意和電氣設備打交道,在一線發揮專長,一身‘油氣’也沒關系。”
除了一身“油氣”,他們夏日要忍受高溫酷熱;冬季冒著寒風,攀爬冰冷的變壓器。當變電設備發生異常,電氣試驗員要第一個出現,為檢修工作提供第一手資料。
有一次,一臺變壓器發生跳閘,黃靜英與同事連夜趕到現場,發現所提取氣體是可燃的。最終經過油樣及氣樣的色譜分析,黃靜英判定變壓器內部存在有電弧放電。
但變壓器廠家技術人員檢測后判定變壓器無故障,懷疑黃靜英的測試數據不準確。于是,黃靜英再次進行數據比對,確定變壓器內部存在問題。最終,維修人員現場進行吊罩檢查,發現故障點并處理。黃靜英的膽大心細,為修復送電贏得寶貴時間。
27年間,黃靜英曾獲得廣西電力化學技術監督先進個人、柳州市“巾幗建功”能手等20多項榮譽。明年1月黃靜英就退休了,但她收的4名徒弟將繼續在崗位上發光發熱。(完)
來源:中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