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崗位4000個全市應聘者只有千余人
未來幾年,數控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的收入將達到8000元以上
家長不讓孩子當工人,幾年前是因為收入低,而近年來,是因為“面子”問題
今年一季度,汽車裝調工、汽車機電工等汽車生產類技術人員需求量達7400人,應聘者僅4300人
日前,在上海電氣李斌技師學院學習一年多數控專業的60名山西學生,成了上海企業的搶手人才。有人曾擔心,外地人搶了上海人的飯碗。然而,事實上,據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日前發布的一季度“冷門”崗位信息顯示,上海用人單位需要數控機床工近4000人,但全市總共只有約1000人前去應聘。數控機床工供不應求的現象,是很多家長“不愿孩子做工人”錯誤就業觀造成的直接后果。
本市“冷門”崗位信息顯示,數控機床工、汽車裝調工等高技能人才都求大于供,一線高技術復合型人才因稀缺而成為企業追捧的人群。一些用人單位開出6000元月薪,但卻招不到足夠的數控機床工。
上海液壓泵廠既是工人,也被尊稱為數控專家的李斌告訴記者,現在一個一般的數控工人,每月拿到3000元左右工資是不難的。有專家預測,未來幾年,我國企業對“灰領層”數控人才的需求將大增,這部分人才月薪也會大大高于普通藍領的1500元至2000元,其平均收入指數可能達到3000元至5000元,而數控高層次復合型人才,收入將達到8000元以上。
高技能人才的大量缺口與熱火朝天的求職場面,技術人才“薪”情的不斷走高和“零工資”就業的無奈、苦惱,形成著鮮明的反差。
幾年前記者在采訪一些學生家長時,他們表示不讓孩子當工人是工人收入低,經濟價值不能體現社會地位。但現在,記者采訪發現,不愿讓孩子當工人的關鍵問題還是在于家長的“面子”問題。一些家長情愿花幾十萬送考不上大學的孩子出國,情愿養著沒有工作的孩子,也不愿讓他們去讀高職掌握一門技能,更不愿讓孩子去生產一線當有著不菲收入的工人。
在汽車、電氣等一些企業中,許多生產一線崗位已由外省市來的技術工人頂替,他們中有的已經成為班組長、工段長。企業領導人抱怨,現在根本招不到上海學生。
據了解,在今年一季度,汽車裝調工、汽車機電工等汽車生產類技術人員需求量達7400人,應聘者僅4300人,平均每名求職者有1.7個工作機會。
如此,從李斌學院走出來的山西數控學生受到上海企業的青睞也就不足為怪了。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